探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魏晶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前锋学校 156325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很大变化,老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中心,重视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以提升,老师应该结合不同的授课元素,坚持学生在课堂中所占有的中心位置,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开展授课模式的改革,创新授课理念,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下面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信息技术
小学时期教育应该放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对小学数学的授课模式进行创新,是老师需要完成的任务,其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因此,在双减背景之下,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及时改变自己以后的授课理念,制定出高效的信息化授课模式,借助已有的授课资源,给学生创建起高效的数学课堂,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全面开展授课工作,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质量及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学习兴趣的养成和有效课堂的创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在思维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创建高效课堂的时候,如果想要实现所制定的授课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老师就应该强化学生在思维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在数学科目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当中开展授课活动,引导着学生借助活动来展开思考,将问题作为导向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效率及质量,为学生以后发展打下基础。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老师能够借助设计课件来让学生观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外观,同时让学生说出生活当中常见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借助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提起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沟通,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指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多观察周围事物,把学到的知识应用至生活,并且在学习当中感知生活。在课堂当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采取图文彼此结合的方式来设计符合学生情况的授课模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丰富授课内容的同时,保障教学能够顺利的落实。
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且自制力较弱,因此其难以长期把注意集中到一件事上。在教学当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这个不足,尽量借助创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对数学提起兴趣,以此来减少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倦怠感,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有饱满的热情。比如,在学习“测量”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应该借助课件给学生呈现所设计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借助不同物体的测量观察,借助观察的结果来引出测量有关的知识。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周围的物体进行测量,如课桌、椅子和书本。借助课件呈现和学生亲自参与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将思维转变成能力,增强学生在动手方面的能力。同时在授课活动当中,深化学生对测量有关知识的印象,掌握测量对应的知识,让其能够灵活的运用。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运用能够给学生营造较好的氛围,促使学生变成课堂中的主体,借助有趣的授课方式,让课堂的氛围逐渐活跃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其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另外,在教学当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变得更为有趣,使学生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同时,抽象知识更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升,给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使学生在兴趣促使下进行知识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及水平。
因为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很强的自制力,其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老师在课堂当中应该正确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出较好的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在学习及思维方面的能力,同时给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此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只能够表现在老师课件设计、呈现及拓展这些方面,还表现在线上教学这个方面。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创造了很多便利。线上教学通常是以微课的形式体现,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增强有着一些推动作用,另外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拓展知识,使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进一步发展。比如,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首先老师应通过课件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怎样分析分数的特征,如分数指的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是几份的数就是分数。借助对周围分数有关的内容,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当中。
结束语:总之,在双减背景下,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需要老师在课堂中带着学生把握基础知识,重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填补以往教学所存有的不足,结合学生情况来探索新的授课方式,以此提升授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长春.“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2.0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策略[J].新教师,2022(09):84-85.
[2]曹越洋.“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调整[J].新教育,2022(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