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姓名电话:郭金波
作者单位:德州天衢新区康博小学 邮政编码:25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自20世纪末新课改计划实施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然而,由于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增加,学生身体状况面临着新的问题。2015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青少年肥胖率逐年攀升,达到10%;力量、柔韧性、耐力等身体素质出现下降趋势。小学体育课上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组织教学时,学生无精打采、兴致不高;在教师宣布自由活动后,学生大多坐在操场边聊天或回班里看书学习,体育课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双减”政策;体育游戏;小学体育课堂;应用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小学体育中体育游戏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从南京市诚信小学四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为调查对象,A班为实验组,学生51人(男生27人,女生24人);B班为对照组,学生46人(男生22人,女生24人)。
1.2研究方法
1.2.1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小学体育专家和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征求专家意见,保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在专家的帮助下提出在体育课堂上应用体育游戏的可行性方案。
1.2.2教学实验法
教学实验时间为2020年4-5月,共2个月,每周3次体育课。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比较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肺活量成绩,以及收集学生反馈情况,以分析体育游戏教学方式对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根据体育教学设计的要求,遵守“健康第一”的原则,A班教学是将体育游戏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课堂进度及时间把控上先做了规划,在新内容讲解及练习过程中穿插体育游戏;同时,采用按学号分组、分批上课的形式,解决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学生迟到或其他因素打断上课的问题。在传授学生运动技能时,通过体育游戏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动作要点,在上课结束前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联系相关的体育游戏,通过加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流程如图1所示)。B班按照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图1A班上课流程图
以立定跳远专项“夹球接力跑比赛”游戏为例,需要准备的器材道具有400米塑胶跑道,排球4个,粉笔1根。游戏方法及规则:将学生分为4组,一路纵队站好。第一位学生将排球夹在两腿之间,通过两腿并跳的方式从起跳线出发向距离起点30米的终点线进发,到终点后立即返回起点,再将排球传给下一位学生以次进行。如果在跳的过程中排球掉落在地,需将球原地捡起继续进行,首先完成的一组获胜。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速度和腿部力量,锻炼协调性和合作能力。
1.2.3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比A班和B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立定跳远、肺活量测试成绩,分析体育游戏法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游戏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教学实验前,对小学体育课体育游戏普及情况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除了自发的体育活动外,并没有体育教师带领做体育游戏的经历。由此可见,体育游戏的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认知仅停留在“体育课是放松课”这个层面上。通过与小学体育组的8名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得知,推行体育游戏困难的原因有:①体育游戏种类较少,学生在失去新鲜感后会腻烦。②小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对于体育游戏的认知度较低。小学生耐心不够、懒散,少数学生有抵抗心理,上课效果不好。久而久之,教师失去了带领学生做体育游戏的热情。③上课时间较为紧张。一节课仅有45分钟,要想兼顾学习新内容和体育游戏,上课节奏会变得十分紧凑,加之个别学生上课迟到、教师整顿纪律等,整个授课节奏难以把控。因此,小学体育游戏的普及状况不理想。
2.2实验前测试结果
在实验前分别对A、B两班学生发放了情感调查问卷,并进行立定跳远点、肺活量水平测试,结果见表1、图2。
表1实验前各项指标情况
图2实验前学生测试数据柱形图
从表1、图2可以看出,A、B两班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和积极程度基本接近;A、B两班学生的立定跳远、肺活量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2.3实验结果及分析
表2实验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图3实验后学生测试数据对比柱形图
由表2、图3可知,实验后A班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的增长率比B班略高,肺活量成绩的提升也更加明显。排除学生不认真上课、测试时身体状况不佳等因素,体育游戏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而教学效果也更好,这一点从立定跳远、肺活量测试成绩的提升得到印证。作为教学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明显感受到A、B两班的课堂气氛不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A班学生普遍认为体育游戏的加入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枯燥的跳远练习有了更多的乐趣和互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从情感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能明显地看出来,A班实验前后积极情感的占比足足提升了19%,而B班则下降了4%。这是因为以往的体育课会有2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而立定跳远练习的加入占用了一部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削弱了学生积极情感。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使用体育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家认为,在进行单一枯燥的运动项目练习时,小学生由于身心尚未发展完全,没有很好的自控力,难以集中精神,进而导致练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让学生厌烦体育学习。而体育游戏的加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有了新鲜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体育游戏的组织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游戏与学习内容的契合性,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选择孩子们真正喜欢的运动方式——游戏,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课程实施,不仅可以促进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提升,还非常好地锻炼了身心,培养了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和进取心,有利于小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是,运动游戏作为孩子们最爱的行为之一,体育游戏的普及可以把时间真正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主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能力,锻炼素质,锻炼心智,从而真正把“双减”政策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晨.有效应用体育游戏促进小学体育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2,(04):69-70.
[2]周捍敏.探讨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123.
[3]王霞.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21,(44):94-96.
[4]张飞.情境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