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路径探析
作者姓名:黄志梅
黄丽娴 作者单位:五华县水寨中学 邮政编码:514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提高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探索不同的教育路径。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可以为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源。本文将探讨红色文化资源如何融入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路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红色文化;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路径
一、红色文化资源对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为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源。
1.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红色文化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顽强斗争精神,激发中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品质,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决心,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勇往直前的信念。
2.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红色文化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的精神,通过学习红色故事和红色经典,中学生可以认识到个人的责任和奉献的重要性。他们会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培养起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培养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
红色文化中的革命先烈们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毅力和良好品格,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不轻易放弃。
4.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红色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通过学习红色文化,中学生可以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互助合作才能实现伟大事业。他们会意识到在团队中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培养起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路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路径:
1.深入挖掘和加工红色资源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丰富多样、富有感染力的红色资源。将这些宝贵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建设水平与内涵。将红色资源作为主要素材,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资源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和加工红色资源,将其作为教学素材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红色资源的有效作用。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的“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这一课时中,教师可以以电影《长津湖》作为教学素材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剧情中连长伍千里带着哥哥遗物回家探亲,晚饭后收到军令紧急归队的情节,让学生深刻体会“责任”的含义。通过分析剧中人物梅生、雷公、平河、余从戎的责任,让学生总结出“责任及其来源”。通过角色伍千里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角色与责任”的关系,并分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通过伍万里要加入部队的情节,学生能够意识到“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性。通过展示长津湖战役中除七连外其他人的付出,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负责,进而学会感恩和对他人负责。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感动中领悟,在领悟中体会,既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也增强了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此外, 在教学“凝聚价值追求”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革命年代的英雄故事,让学生感悟其中的民族精神,从而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讲述革命年代的英雄故事,学生能够感悟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和可贵,从而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2.基于实际融入红色资源
在当前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很少遇到挫折,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容易气馁,产生不良的心理和心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例如,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十送红军长征组歌》,以长征为素材,让学生观看相关的长征视频,并深入分析长征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当时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以及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思考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下的努力,学生可以勇敢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当前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
3.讲好红色故事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理解能力的红色故事进行讲解。通过讲述红色英雄的事迹和奋斗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红色文化所传递的精神内涵,让学生明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例如,在讲解《红岩》这部红色经典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环境和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通过讲述方志敏等革命烈士的事迹,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和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质。
4.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红色文化展览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使其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例如,举办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精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红色革命纪念馆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力量。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等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伟大意义,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实践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而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正龙.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生品德教育的效果研究[J]. 家长, 2023, (9):40-42.
[2]邓敏子,陈以洁,窦鑫等.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心理”模式中的探索[J].才智,2022(0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