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措施的分析

摘要 【摘要】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且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汉字量,才能更好地参与后续的阅读、写作学习。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果不佳,给整体教学效果带来了影响。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应该积极革新教学思路和方法,而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凭借自身优势逐步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关注。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已经获得非常显著的教学成效,并且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也展现了极大的优势。本文着重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的推进策略
DOI
作者易玉息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措施的分析

易玉息

广西桂林市临社小学 广西桂林市 541000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且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汉字量,才能更好地参与后续的阅读、写作学习。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果不佳,给整体教学效果带来了影响。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应该积极革新教学思路和方法,而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凭借自身优势逐步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关注。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已经获得非常显著的教学成效,并且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也展现了极大的优势。本文着重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生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学习阶段,最鲜明的改变就是学习内容和难度随之增加。而小学生相对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此时,如果教师单纯进行知识灌输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打瞌睡、走神,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1]。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趣味识字教学措施的价值和优势,寻找趣味识字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契合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将其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构建更优质的汉字学习环境,让学生从中积累丰富的汉字量,为未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展示精美图片,营造良好氛围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入口”,通常在课堂教学的首要阶段。所以,为了在课堂伊始吸引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精神,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实施教学,而信息技术不失为好的选择。具体来说,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逐渐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教学手段不同的是,信息技术集音频、图像及视频为一体,能够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原本静态的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依旧以形象思维为主,与生硬的语言文字相比,生动的画面更容易吸引他们的眼球。所以,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并配上相应的音频。这样可以为学生构建更生动、更具趣味性的情境,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把情境作为入手点融入识字教学内容,将趣味情境转变为趣味教学氛围。在这种趣味的情境中,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教学活动,对于教师高效开展识字教学十分有利[2]

例如,教师在教学《祖先的摇篮》这一课时,不要直接引出课文内容,可以尝试先给学生播放“摇篮”这首儿歌,在刺激学生听觉的同时,使学生对摇篮形成初步认知。接着,教师再给学生播放动画片“疯狂原始人”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祖先、祖先摇篮形象的认识。在儿歌和视频片段的辅助下,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课堂上。这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定格一张大、小原始人对话的图画,再结合贴图技术贴上教室元素,如黑板等,用幻灯片展示摘野果、野蔷薇等图片。此时,课堂氛围不再紧张,而是变得更轻松、有趣。当学生全神贯注观看大屏幕时,教师顺势引申出本节课的生字,以互动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生字学习。虽然小学生年龄不大,却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在观看完视频片段后,他们常常会对片段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习生字。在展示完“摘野果”这张图片之后,教师可以随机邀请两位学生上讲台,其中一位学生负责扮演果树,另一位学生则扮演摘野果的人,同时做“摘野果”这个动作。这种趣味性的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用更短的时间学会“摘”这个汉字,而且这类方式也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实效。

二、增设情境化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串联教学内容、课堂与学生,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针对小学识字教育,为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教师可采用趣味识字教学法,不仅能适时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还可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在完成对传统识字教学形式的改造后,可及时增强小学生参与识字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3]

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森”字时,为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了适宜的识字场景:多媒体演示的初期呈现一棵树苗,经过一段时间后,树苗变成了大树,再由大树演化到森林。在该演示中,“木”可进行不同程度的叠加,使小学生明确“森”字的演变过程。在该场景的引导下,小学生对“森”的理解将变得更为深刻,该汉字形象也会更长时间存储在学生的脑海中。因此,利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增强小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能提升其思维能力与创新水平,保证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将趣味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过程中,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深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与深层次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而想要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与掌握,适当地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实际生活也是学生认知新汉字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渠道。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重视生活、合理地应用生活中的具体资源,从而推进学生形成积极自主的汉字学习意识。而通过生活实际也可以让学生的识字量得到很好的拓展,从而帮助学生夯实识字基础。

例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想象生活当中见过的树,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都见过哪些树。而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里观察一下树,然后利用趣味识字的教学措施,向学生展示“树”字的发展历史,由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成现在的写法,让学生对“树”这个字有更好的体会与感悟。而学生不论是通过趣味识字教学还是通过实际生活的参与感受,都对识字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虽然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大刀阔斧地进行着,并且对教材内容也正在深化创新与改革,不过,课堂教学内容依然存在很大的制约性和局限性。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识字量、推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而学生通过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识字量不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眼界与知识面还得到了很好的拓展,这为培养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与教学要求,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实践活动拓展,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来获得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无法涉及的知识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春游或者是周边公园的游玩活动,通过让学生去挖掘和发现生活环境中真实的开满鲜花的小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教学内容中的画面。通过实践活动将《开满鲜花的小路》这节课中的汉字进行合理的融入教学,从而让学生将课堂与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学生的识字教学,让学生的汉字知识得到有效的拓展,同时也进一步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适时增加游戏要素与情境形式,在多种教学形式的指导下,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提高其语文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玉华.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探微[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55.

[2]康花琴.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智力,2020(31):57-58.

[3]刘存芝,李征.趣味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0(28):74-7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