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吸引力的途径
杨序石
湖南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418008
摘要:增强高校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吸引力非常重要,要从六个方面努力,教师认识要到位:教学态度要端正:知识范围要广泛:仪表气质要端庄:生活爱好要多样,教师相互要交流。
关键词:增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吸引力
高校要把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顺利地灌输到学生中去,完成“三进”工程,关键在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与学生发生最直接、最亲密的关系,他们是学生敬爱的良师益友。因此我们研究、探讨如何增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我们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一、教师认识要到位
教师认识要到位就是指高校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
充分认识和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重要性和它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研究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它是由我国现实的社会制度、现实的政治制度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这个制度和政权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建立巩固和发展
杨序石(1963-),湖南新晃人,侗族,中共党员,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邓小平理论研究 …….联系电话 15115154445
来的,这就决定了它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新时代新人。因此,高校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深刻领会到这种精神和意义,身体力行地把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好,增强它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合格人才做贡献。只有教师认识到位,认识准确了,他才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和工作,就会全方位用全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战斗力。如果认识不到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意义,就会动摇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和信念,在实践中就会贬低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当然就不能把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好,甚至走向反面,适得其反,那样是千万要不得的。
二、教学态度要端正
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关系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这是由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教学态度强烈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生命力、以及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态度要端正,最根本的就是要求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的职业要求和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的底线,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认清它的实际要求,认准它的实际价值,认可它的实际意义。敬业就是为自己的职业岗位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同样,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不例外,必须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必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热爱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个职业和岗位,认清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要求,认准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价值,认可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意义,并且要为 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无私奉献。
这里要特别反对一种错误倾向和做法,就是学马列反马列,就是学习马列主义的人自己反对马列主义,自己不认可马列主义的真理、实际价值和实际意义,自认为马列主义是微不足道的事业,是毫无意义的说教。在这种错误思想和态度的影响下,就会轻视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得过且过,把生动活泼的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说的毫无生气,昏昏入睡,败坏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声誉,损害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象。因此,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一定要端正,一定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做豪迈的马列主义战士。因为马列主义是真理、是科学,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品质。它具有生动活泼的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吸引力,它能够引导我们达到胜利的彼岸,我们要拿起这个武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个武器,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达到我们理想的彼岸,让别人羡慕我们,我们就是要有这个豪迈的气概。
三、知识范围要广泛
知识范围要广泛就是指教师要广泛的了解吸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历史科学知识、文艺体育知识以及生活知识等等,成为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这样,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知识、追求真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满足学生对各种知识、各种问题的需要,这样做当然会大大的增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有,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光荣、豪迈的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是要用全部人类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轻装上阵,开拓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工作的新局面,增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做到知识范围广泛、渊博、博学多才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样做要花费教师的大量心血,要熬无数个夜晚,要牺牲无数个假日,为了人民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为了增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甘情愿,在所不辞。
四、仪表气质要端庄
在灌输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气质、穿着打扮非常重要,它是教师心灵素质的一个重要窗口,它是教师素养、修养的一个重要反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五位一体一起抓,特别是强调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它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在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迫切,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雅的生活品味,爱好穿着打扮,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美好形象、优美气质,这是很好的现象,这是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这种客观情形,要求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跟上形势,当仁不让,成为塑造优美形象的化身和使者,积极的倡导、参与、开拓优美形象。从我做起,从仪表端庄、时尚做起。是男教师的要给人以“帅哥”气派,是女教师的要给人以“靓妹”风采。在仪表端庄、 气质优雅方面不要让“帅哥”、“靓妹”的美好形象让别人独占了。须知,仪表端庄、气质优雅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他人的尊敬、礼貌和友善。是对教学的执着和认真,绝对不是过去极左思想所谓的哗众取宠、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等等。因此,教学中切忌教师形象仪表邋遢、无所谓倾向,那是有损于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形象,如果有这类现象,那是要绝对的改正过来。只有教师做到仪表端庄、气质优雅,那么就可以大大增加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完成教师的神圣职责。风景这边独好。
五、生活爱好要多样
生活爱好要多样指的是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习中要自觉的培养、锻炼、形成各种各样的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性、生活爱好,学会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能够参加学生的各样活动,能够唱歌的可以高歌一曲,影响、吸引、感染学生,能够打球的,可以与学生搞一场友谊赛,这样就自觉的与学生打成一片。要增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生活爱好必须多样化,要多才多艺,只有多才多艺才能体现教师的文明素养,展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多才多艺才能引领学生,吸引和感染学生。相反,如果教师平庸,爱好不广泛,无才无艺,这也不会,那也不行, 学生就会背地里说:“这个教师还不如我,太没意思了。”试想,出现这种情形,那是多么的糟糕啊。因此,增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必须多才多艺。无才无艺就慢慢培养,锻炼出来,要不然,就会误人子弟,损害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那是万万要不得的。
当然,这里的才和艺并不是万能的才和艺,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才和艺,是教学中必须要具备的才和艺。比如最熟悉的《国际歌》、《国歌》要会演唱,再比如乒乓球、篮球要会玩一玩,跑步锻炼要能坚持,如此等等。
同样,做到生活爱好多样化、多才多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样要花费教师的无数心血。为了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自豪,为了增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心甘情愿,苦尽甜来,何乐而不为呢?天下事有难亦乎,为之,难者亦易也,为之,苦尽甜来也。让我们怀着对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无限热爱,利用一切条件,花费我们的心血,刻苦锻炼、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成为全方位的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豪迈的马列主义战士。
六,教师相互要交流
现实高校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各自为阵,不交流共享,教师知识落后,思路不宽,孤鸿哀鳴,无所作为,缺少生机和活力。这是一种极端不好的现象。必须改正过来。
高校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和战斗力,必须经常参加教育部教育厅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考察交流活动,这是自己内部发展的需要,这是建设一支强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需要。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增长教师知识,,扩大教师视野,交流教师体会,总结教师经念。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时,要建立起高校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平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只有这样扎实的学习交流进步,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一支强大的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教师的吸引力感染力战斗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人民出版社 2012,11
[3]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政治学基础》,黄浦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2月第一版
[5]《信仰的力量》,厉华著,商务印书馆 2011年6月
[6]《我的父亲毛泽东》,李敏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7]《孙中山传》,黄、毛胜著,花城出版社 2006年1月
[8]《超越乌托邦》,曲庆彪著,北京出版社,1997年5月
[9]《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10]《家世》李湘文编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杨序石(1963-),湖南新晃人,侗族,中共党员,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邓小平理论研究 …….联系电话 151151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