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时代下初中数学教学路径分析
徐建华
重庆市丰都县许明寺镇初级中学校 408200
摘要:基于传统教学视角,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随后让学生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此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确保教学进度,但并不利学生主动加入学习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易失去学习兴趣,其综合能力也难以发展。针对这一情况,一些初中数学教师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在教学中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知识的直观呈现,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体现学生主体,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联网+”;融合;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互联网+”逐渐被应用于社会不同领域,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对初中数学教学来讲,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应用“互联网+”,能够改善当前教学中学生不能主动加入、综合素养得不到提升的情况,利于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本文就“互联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对此提出相应看法。
一、应用信息化手段,精准导入教学
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阶段数学知识更为抽象,学生掌握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意识,在全新的教学方式支持下,教师可将此种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每一阶段,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理解知识、完成作业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在全新技术手段知识下,初中数学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使其主动加入学习过程。例如,笔者在《认识和运用平方差公式》相关内容教学中,笔者借助“互联网+”导入教学。本节知识十分重要,是学生应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公式之一,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首先为学生呈现了小红家拓展土地的微课故事,由此突出平方差公式的必要性,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小红家现在有边长为 a(a>3) 的正方形土地,现在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小红的父亲打算扩展土地面积,他的父亲说道:“现在我将这块地的一边减少 3 米,相邻的一边增加 3 米, 那么土地的面积会发生变化吗?”在这一问题驱动下,学生进行探讨,他们首先计算出之前土地的面积,即a2,之后再计算边长减少之后的面积,即(a-3)(a+3)=a2-9,所以面积减少了。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利于提升学生参与兴趣,助力学生主动加入学习过程,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充分保障。
二、构建线上平台,趣味化课下作业形式
传统单一的作业布置形式难以提升学生自主完成意识,对此在信息化教学视角下,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借助线上平台布置趣味作业。例如,在《概念和统计》相关内容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综合情况,为其布置了课下作业,笔者将学生划为两个梯队,综合成绩良好的学生在课下统计今日家庭收支情况,并将其设计为统计图,其中要说明不同统计图的使用技巧,并将制作好的统计图分享到线上平台;剩余学生需要通过平台完成趣味游戏,其中有基础概念连线、应用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同时他们也要制作简单的电子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他们的综合能力、素养等也得以提升,新时期下的教学改革目标也进一步实现。此外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等进行调整,避免“互联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出现偏差。
三、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
“互联网+”能够将知识直观呈现,利于学生主动加入学习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思维能力、逻辑意识。而教师为了最大化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需要。例如,笔者在二次函数相关内容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打造了趣味、针对性教学惠东,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之后,了解了什么是函数、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常数,以此为基础笔者在课前分析学生学情以及教学内容之后设计了PPT、动画和视频等,其中有二次函数概念、二次函数例题等内容,学生则需要在微课的带领下熟悉概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笔者则是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全新概念。其次,动画呈现了一则生活化问题:现有70米常篱笆,需要将其围成一个矩形菜地,若菜地的长为15米,则其面积为多少?若长为20米,其面积又是多少?且计算完成之后你可以发现什么?随后学生就问题进行思考,笔者则引导学生尝试建立函数关系,使其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并讨论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后,笔者运用多媒体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并引出了二次函数解析式,出示了解析式中a、b、c取值范围,且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之后笔者开始之后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二次函数意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联系。借助情境创设,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学习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逻辑意识等得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极佳。
四、多元化教学评价
在“互联网+”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师也要从多角度、深层次评价学生。如,笔者在讲解完《概率》相关知识后开展了随堂测验,之后对学生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基础学习情况,笔者主要分析了在信息化教学中,他们对全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指出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几种不同的思考角度;针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为了提高他们的思考意识,笔者给予学生鼓励的同时,让他们尝试不同的验证法,促使其思维能力发展;在评价主体选择上笔者让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等进行互评,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随后,围绕学生整体评价,笔者将教学方向、内容等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互联网+”的直观呈现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意识。因此在全新教育时代,很多数学教师积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开始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将其落实到教学每一阶段,从而提升学生参与意识,构建高效课堂。为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学生综合情况等进行分析,避免教学活动出现偏差,以此来推动数学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文.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学周刊,2022,(32):42-44.
[2]王永刚.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高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 学周刊,2022,(31):61-63.
[3]姚育芽. 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探析[J]. 名师在线,2022,(3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