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周德琴
四川省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 617067
摘要:“双减”工作的落实,促进了作业设计的变化,作业设计从设计一个课时转变为设计一个整体大单元。单元教学内容整体设计能帮助老师拓展教学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实践
一、单元作业设计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必然诉求
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相比,更具整体性和逻辑性,站在单元层面可以整合碎片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交叉联系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长期过程,难以在短期的单一课时之内得到有效发展,教师站在单元层次组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作业设计要顺应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实现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以及学业评价的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作业也应该从传统关注单一知识点作业和课时作业转向单元作业,助力学生掌握生命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加强科学研究、关注社会责任。所以,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是在作业中有效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诉求。
二、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整合的作业设计理念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作业设计理念。作业设计应该从整合视角出发,关注小学数学各个板块的主要内容与意义,并分析各个单元、各个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各个年级不同的学习任务与目标,系统地设计各个年级、各个单元的作业,以促进单元目标的实现。
在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整个单元,树立整体的单元意识,针对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与重难点设计作业,形成完整的作业体系。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小学数学整体知识体系、单元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与递进性,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个单元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口算各种形式的20以内退位减法习题,然后让学生谈论口算的计算过程,最后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这种作业设计立足于整个单元的整体学习目标,利用多种形式的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正确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做准备。同时,这种作业设计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用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作业形式
1.实践性
在设计小学数学单元作业时,教师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的生活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单元作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赋予作业实际的生活意义。
例如:在“认识钟表”单元中,教师可以设计回家观察钟表并设计假期时间管理表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秒,走一大格是多少秒。分针走一小个格是多少分,走一大格是多少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多少时”,学会认读钟表,并给自己设计一个假期时间管理表,从而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再比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应用题作业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生活实践性的问题,如班级需要添置新桌椅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受益终生。
2.合作型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是整个单元知识的总结,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针对不同的数学知识进行强化。在设计数学单元作业时,需要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师作业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共同探究数学知识。作业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适度的难度才能让学习能力较弱或一般的学生通过思想交流对知识进行掌握。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以《可能性》这一章节知识为例,针对这部分单元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引导,如将口袋中放置1个黄球和5个绿球,让学生从中任意摸一个球,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摸出的这个球是什么颜色的?”这种情况下,部分同学会说一定是绿球,也会有同学说可能是黄球,还有同学说不可能是黄球。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答案。通过不断地讨论与分析,学生们会对球的颜色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对概率问题同样会有一定涉及。这样的交流合作方式能够更好地对“可能性”知识进行掌握,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启发,更好地综合数学单元知识,提高单元知识学习效率。
3.复习型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古人就已经认识到“学”与“习”是两回事,“学”是指学习新的知识,“习”是指复习、总结、归纳学过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只学不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很快遗忘。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时,不可以忽略复习性作业。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以及计算方法”这个单元后,设计这样的复习性作业:已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如何求一个由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多边形面积?学生可通过计算复习本单元重点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解题情况,了解学生对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单元作业设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业设计角度,它将零碎的单篇阅读贯通为一个有机整体,能最大效率地将知识能力与思维发展统一起来。如今,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视单篇教学,忽视单元整体教授的教学现象也确实有其现实的无奈性,但是想要深化教育改革,也必须先从观念上就转变,树立整合的作业设计理念。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要明确每一类单元教学的教法与目标,但也千万不能拘泥于单元界限,不要让单元成为思想的阻碍;其次作业设计应结合地区学情与学生学情,任何的方法都需要适用才能见其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艳芹. 减量不减质,增效不增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J]. 数学大世界:下旬, 2022(1):3.
[2]周晓梅. 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 新课程评论, 2022(9):10.
[3]朱爱玲.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三个维度[J]. 教学与管理, 20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