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隆金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教育局 830002
摘要:依法治国是我们的既定国策,因此有关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显的十分重要,当下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此背景下的一线教学与实践教学成果间存在明显不协调。造成这一现状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心智不成熟,缺少法律观念,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当下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知识,更要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本文旨在对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应是居民具备的基本素养,更是当下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是责任担当的表现。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关键阶段,然而此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世界观不够完善,法治意识不够健全,造成青少年犯罪问题层出不穷。学校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要增强相关方面的教育,教师要改革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帮助学生树立守法意识。
一、采用多元化的普法宣传手段进行态度引领
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态度是呈正比的,积极的学习态度自然会带来丰盈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对法治教育产生兴趣,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要避免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就对其怀有抵触心理,学习态度低迷。教师应不拘一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程开始前进行法治宣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再开展正式课程,让学生对法治社会和法治理念形成基础认识,循序渐进形成法治意识。
例如,学校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公众号等网络媒体,播放普法栏目,法律短剧,法治小故事等,让学生与法同行,此外,还可以由学校牵头,组织法治知识演讲,法律座谈会 进行普法征文,邀请专家进校园,营造校园普法环境,通过一系列手段,拉近学生与法的距离,明确法律观念,在内心形成法治的萌芽,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确法律边界,对法律怀有敬畏心理,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法庭审判视频,组织学生进行旁听,到拘留所,监狱进行参观了解,让学生感受法律威严,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
二、分析实时新闻,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主要依据是教材,但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法治教育不够全面。法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较多,不同的法律案例往往具有不同的特殊情况,单纯依靠教材很难让学生理解法律的特殊性。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也要看到其不足,在教材教学的同时,穿插时事热点,解读其中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例如,初一下学期第四单元是《走进法治新天地》,第一篇课文就是《法律在我们身边》,那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效的观察到身边的法律呢,显然,解读时事政治就是一种很直观且有效的方法。当下由于生活的富足,很多学生沉迷追星,因明星引起的实时热点也数量众多,教师可以贴合教材,针对他们的不当做法进行解读,如纳税问题,让学生明白,纳税是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公民应尽的义务,不会因为身份的转变而特殊,同时也教导学生要合理追星。此外教师还可以对一下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时事热点进行重点解读,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当事故发生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包含自己人身安全。
三、优化教学方式,组织课堂实践
单纯依靠讲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课堂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技能,具备相关的实践能力,因此推进法治教育,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开展课堂实践是十分有必要的。
具体方法可以是,立足课本案例及知识点,展开情景模拟。例如在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对其中《关注消费者权益》这一知识点为基础展开课堂模拟,教师动员班级内的所有同学,将其分成不同的教学组,比如普通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以及群众演员,然后模拟消费者到消费者协会进行维权,营造相关背景,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加深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以及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依据法律探索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通过亲身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从而为学生培养法治意识起到良性作用。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类似的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符合全面发展的培养要求。
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以及现实意义,教师要立足实际,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高法治教育的课堂质量,营造校园法治氛围,在学生心中种下法治种子,通过相关教育让学生形成法律观念,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要对课堂予以重视,做好先锋带头作用,教导学生学法尊法懂法用法,让学生学有所用,让法律为自己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朱晓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人文性实现[J].大众文艺,2019(16):223-224.
[2]刘东德.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9(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