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运用研究
杨永平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体育健康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促进其形成较好的运动观念和健康意识。所以,高中体育老师必须正确地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探讨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五育并举,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构建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步提升。现阶段,在高中体育健康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问题,多数问题都是由高考压力和滞后教学观念催生的,因此,高中体育健康教师应当细致分析问题的成因,思考在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实施方案,致力于研究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五育并行发展[1]。
一、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运动能力
高中是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有健全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等素质的支持,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和长远的发展。在这方面,身体素质的培养是当务之急,这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更大的教学负担,因此,老师们要按照体育课程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把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列为主要内容,把它当作教学的重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综合发展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训练,在这一点上,结合其它培养方法,以满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
(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促进其稳健发展
目前,高中阶段的学生有比较大的几率接触这些电子设备,他们在课余的时候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和自主探究等,造成一些学生视力严重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受限,厌学。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体育锻炼来减轻负面的影响,使学生参加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心智也得到锻炼,从而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定,更加坚强,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将终身体育的有关观念融入到学生的整个成长中,为他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运用的优化对策
(一)以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开展需要始终遵守教学目标,所有活动的宗旨都是实现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以体育学科核心素质为主,因此要将体育学科核心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教育的整体目标,将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课程核心素质相结合,清晰表明学生需要实现的教育总体目标:第一是体育技能目标;第二是健康行为目标;第三是体育道德目标。总之就是实现学生情感、心态和运动能力三点共同达标,以核心素质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多层面发展。现下运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已经逐渐显露,若仍旧依靠一种体育教学方法,显然对课程目标完成不利,更不能实现体育专业核心素质培养,对于不同教学模式需设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3]。
(二)游戏教学,培养健康运动观念
游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参与运动,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运动观念。由此可见,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应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渗透游戏教学,融入健康运动观念,使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高中体育与健康“中国将为奥林匹克增添辉煌”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以“奥运夺冠时刻”视频作为教学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适当缩小球类、田径类奥运赛事,开展“赛事模拟”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中国的奥运之路,知道奥运赛事的发展史,树立健康的运动观念。为了解决学生健康运动意识较弱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接力”团体游戏,在课后、大课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游戏,在游戏总结环节融入奥林匹克精神,讲解健康运动和全民健身号召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养成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做贡献的精神。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陶治学生的情操
在传统高中体育教育中,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实践上,而忽视了对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支持,使学生无法理解运动的意义和功能,更无法理解运动的标准和技术。所以,在进行体育训练时,要从理论上讲起,使学生对有关体育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然后进行实践活动,使之与实际结合,从而使其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实现体育锻炼的真实目标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除了这些以外,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包含教学条件达不到的体育项目,在缺乏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些理论性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了解这项体育项目。
举例来说,很多学生在打篮球时,只是知道一些基本的动作规则,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动作的技术。高中体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而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要开设理论课,讲授理论知识,讲授技术和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比如微课等。在完成了理论课后,要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掌握好篮球的运动规则。
(四)合作学习,促进德体全面发展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高效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促进其品德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优质保障。
例如,在高中体育与健康“球类运动”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为解决课程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教师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合作教学,引导喜欢不同球类运动的学生合作完成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运动能力、体育品德核心素养发展。组织学生开展足球、篮球、排球合作对抗活动,使之在合作对抗中了解体育精神,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不断在实践中掌握运动技巧,提高学生自身的运动水平。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肩负起指导、保护重任,及时帮助学生化解难题,使之能够在对抗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促进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而面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课程体系亟待完善、健康运动意识较弱、运动释压方式不佳、课程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教师运用多元化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优秀的核心素养。通过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打造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运动观念,促进其德体全面发展,使之能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新新.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思考[J].智力,2020(34):27-28.
[2]刘述信.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体育游戏模式分析及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23):160-161.
[3]陈降飞.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J].新课程,2020(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