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

摘要 【摘要】本文以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生物概念往往停留在表面记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采用思维型教学理论,通过设定情境引发思考、启发学生探究、引导问题解决和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案例分析表明,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提高其学习效果和素质。
DOI
作者唐雨林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月2期
出版日期2024-0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

唐雨林

仁寿县汪洋镇涂家九年制学校

摘要:本文以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生物概念往往停留在表面记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采用思维型教学理论,通过设定情境引发思考、启发学生探究、引导问题解决和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案例分析表明,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提高其学习效果和素质。

关键词:初中生物;思维型课堂;教学探究;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模式往往存在诸多局限,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层记忆阶段,缺乏深层次的思维和应用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应运而生,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精神,为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学习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为改进生物学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概述

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是指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其核心观点是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包括: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启发学生,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思维。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学习任务和问题情境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合作学习氛围:倡导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探讨,教师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5.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案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6. 注重课堂互动和反馈:倡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思维过程。

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思考和学习。

、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设计:

1. 设定教学目标:

强调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选择生物学概念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相关的案例。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案例和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

利用多媒体、实验、互动讨论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评价与反馈机制设计: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展示观点,并相互交流。

结合案例教学,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综合来看,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思维活动,将知识融入案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 设定情境引发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提出问题:你们能从这些图像中观察到哪些细胞结构?这些结构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细胞需要这些结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好奇心。

2. 启发学生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自主搜索和学习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讨论、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问题解决: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什么?细胞器之间的协作关系如何?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同时,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修正错误认识,拓展思维。

  1. 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口头解释等方式,向全班呈现他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碰撞,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总而言之,通过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应用,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积极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理解更具有持久性和可应用性。因此,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谢剑刚.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8):134-136.

[2] 李峰卉. 初中生物探索式教学实践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0):140-14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