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的优化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项目教学是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途径的学习活动。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主动地解析教材内容,为学生设定项目,并根据学生的实况,搭建操作项目的小组,能够用“项目”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展新颜”,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地发展。项目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参与到问题的分析、探究的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进行评估与反思,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及实践操作能力。笔者联系教学实践,简要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DOI
作者王好兰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的优化策略

王好兰

茂县教师进修学校    623200

摘要:项目教学是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途径的学习活动。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主动地解析教材内容,为学生设定项目,并根据学生的实况,搭建操作项目的小组,能够用“项目”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展新颜”,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地发展。项目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参与到问题的分析、探究的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进行评估与反思,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及实践操作能力。笔者联系教学实践,简要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优化策略

引言: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更倾向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更深刻地领会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重视项目式学习,并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巧妙引导学生参与项目的制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思维,引发学生的多样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究中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激发自身的创造力,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1]

一、解析教材知识,确定项目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创建项目化的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当对教材上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继而结合学生的学习实况,进行项目的细化安排,以便学生在完成项目中真正地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但是,在安排项目时,教师也要意识到学生的信息素养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较难的项目会为学生带来学习的压力,降低学生解决项目的主观意愿。对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调控项目的难度,促使学生基于难易适中的项目,顺利建构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制作主页》的相关内容中开展项目化的学习活动时,教师便可以对教材上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度解读,以便基于此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项目。网站的首页是一个网站的“脸面”,对设计网站首页的知识进行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尝试的意识和态度,也能够让学生亲历网页制作的一般流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而通过对教育大纲的分析,教师能够明确“透过网站首页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版面布局、添加网页元素等技术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此,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自主进行网站首页的制作”的学习项目。这样,在进行网站首页的制作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逐步掌握用表格规划版面布局的方法,并学会恰当选取网页元素的技巧[2]

二、优势互补,有效分组,提升合作能力

在项目学习中,小组合作是常用的学习方式,其效果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完成质量。在一些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浮于表面,小组成员没有相对固定,随意性太强,小组成员缺少了解,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能。因此,教师要有效推进项目教学,必须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问卷、谈话、课堂观察等多种途径,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优势智能,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围绕不同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势,根据其信息技术技能差异,聚焦学生的项目研究主题,有效分组,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推进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要立足全体学生,不要只着眼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应努力让活动样态丰富多彩,运用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学习策略,激发不同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发挥长处,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

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成员之间也可以优势互补。小组成员在通力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取长补短,灵活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亦步亦趋地完成题库中的应试操作。在项目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评价的策略,强调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明白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可以从多个维度积极评价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团队表现,比如最强小组奖、创意达人奖、科学设计奖、精彩讲述奖等,促进小组成员加强合作,在竞争中激发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设项目情境,引发学生想象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核心理念之一。他认为生活与教育不可分割,教育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信息技术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进行项目式学习时,教师不妨联系生活来创设开放性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将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发散自身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信息素养,收获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演示文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创设开放性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鉴于很多学生都有旅游经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旅游,以及这些地方都有哪些风景名胜、美食小吃和人文风俗。学生在回忆、联想中津津有味地讲述了自己的旅游经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的旅游经历”为主题制作“某地旅游宣传PPT文稿”,要求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要介绍的景点,并设计演示文稿形式。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对这一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确定了所要宣传的景点,然后对项目进行了环节设计。为了填充演示文稿内容,学生自主上网搜索、整理了许多相关图片及文本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了形式上的加工,最后运用WPS中的演示文稿功能来设计和制作PPT。有的学生为文稿设计了丰富的动画,并对排版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有的学生为文稿设计了精美的封面;还有的学生加入了许多切换元素;等等。在展示环节,学生们不仅讲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还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了恰当的评价,在交流分享中取长补短,发散思维。教师正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想象力,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技能,又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尊重学生个性,创建自选项目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学习项目,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精确地享受实施项目的过程,教师有必要创新项目教学活动,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多个自主选择的项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制作演示文稿》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建自主选择的项目活动。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制作封面演示文稿的方法、应用设计模板的方法时,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不同学生具备的不同信息素养。随后,教师为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演示文稿制作项目,并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在学生选择完毕后,教师进行查看,并进行项目的适当调整,如当能力稍强的学生选择了难度较低的项目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完成选择的项目后,不妨试一试另一个项目,老师相信你,你一定可以完成的……”促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操作项目中获得进一步地成长。这样,在完成项目后,所有学生都可以透过项目获得进步,增强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项目教学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变革,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以项目调动学习动机,以项目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以项目发展思维品质,更是以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积极推进项目教学,帮助学生树立项目意识,强化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打造活力满满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晨洁.项目教学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65.

[2]周莹.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6):7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