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
李继新
临湘市第二中学 414314
摘要:新课标视角下,为了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采用科技手段,拓宽数学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转变教师角色,加强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引言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并着重关注应注重学生探究过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评价,倡导个性化的学习等方面,旨在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一、转变教师角色,注重学生探究过程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而现在应该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包括引导学生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发掘问题,教师则通过观察、问询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讲解重于实践,在课堂上的时间也较长,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新课标视角下,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探究,例如设计数学游戏、数学模型或让学生进行小组协作等活动,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模式和提升数学知识水平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高二第一册第一章中“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系表示”这一节课时,要求学生在平面上设计一个游戏场景,其中包括不同位置的球和目标点,并让学生使用向量的表示方法来描述球的运动轨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和分析每一次球的移动,确定球的起始位置、速度和方向,并使用向量的加法和数乘操作来计算球的位置变化。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向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可以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数学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上传一些教学资源,例如视频、音频、文献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使用交互式白板、多媒体教学和数字化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同时可以将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或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练习,也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们的刷题练习能力和探究思维。最后,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函数。例如,在学习高二第二册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可以使用数学建模软件(如Matlab、GeoGebra等)来实时绘制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和曲线拟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工具探索数学中相对抽象的概念(如函数、空间向量等)的特征和性质,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革新教学评价,倡导个性化的学习
在新课标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需要革新教学评价方式,倡导个性化的学习。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终极成绩的分数,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差异和个人发展。因此,需要改变之前的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需要尝试新的评价方式,如运用大数据统计,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以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写研究报告等途径来展现自己的数学表现和技能。其次,学生具备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上有更大的创意和自由度,让他们在数学学科中探索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方面的学习,更好地发掘潜力。在评价时,应该将个性化教育理论体系的生态学思想贯穿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学科知识并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就如同花草种子需要在适合的季节里播种、成长,学生也需要在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和特点等条件,来寻求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学科水平和擅长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角色,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和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倡导个性化的学习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融合,共同推进数学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学生成长。从教育本质和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数学教育是一项长期、难度、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未来的高中数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和学生实用能力培养,体现出更强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