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2023年备考建议

摘要 【摘要】
DOI
作者张健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9月第18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2022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2023年备考建议

张健

哈尔市市阿城区第一中学校

 

此次以实行新教材新高考的辽宁省高考政治试题作为参考进行分析。辽宁省每一科都单独考,政治学科考试时间是75分钟,而黑龙江省与之相同的是考新教材,但还是老高考,还是文综合考试。我们要考查四本必修,三本选择性必修,共七本书。

  • 从试题结构和分值分配来看

试题形式结构没什么变化,由选择题和主观题构成,选择题仍然48分,主观题仍然52分,但是选择题和主观题的数量和每个的分值发生了变化,选择题16个每个3分共48分,主观题共4个大题,7个问,共52分。选择题1—16,主观题17—20,考试试题难度有所增强。每一本书出题所占分值如下:

 

选择题

题号

占分

主观题

题号

占分

总体占分

必修一

3个

1-3

9分

 

 

 

9分

必修二

2个

4-5

6分

1

17(2)

8分

14分

必修三

3个

6-8

9分

1

18题

12分

21分

必修四

3个

9-11

9分

2

20(1)(3)

9+6=15

24分

选必一

2个

12-13

6分

1

17(1)

4分

10分

选必二

2个

14-15

6分

1

19题

6分

12分

选必三

1个

16

3分

1

20(2)

7分

10分

 

  • 从试卷命题特点上看:

纵观辽宁省2022年高考政治试题有如下特点:

(一)具有政策导向,时代导向,关注和考查时政热点

试题命制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政策,体现时代气息,关注时政热点。

例如第6题以党带领人民开展国土绿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背景,考查党的执政方式和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7题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大履行职能和密切联系群众为民造福的职责。

(二)围绕高考评价体系,体现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强化了“立德树人”育人功能。

试题紧紧围绕着高考评价体系,落实“一体四层四翼”。

2022年辽宁省高考政治试题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能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试题注重考查必备知识;更注重考查关键能力,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整套试题聚焦对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

例如第3题以辽宁省是革命圣地,共和国的工业奠基地,孕育红色基因为主题,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政治认同,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8题以某区打造多家“和顺茶馆”,邀请党员、群众及法律工作者担任人民调解员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做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治理,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考查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强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注重基础性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构成了学科的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例如第2题的考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第8题考查法律援助的含义,第10题考查人为联系,第11题考查社会存在与价值观的关系,价值观的社会历史性,第12题考查议会制的特点,政党制度的本质等等。强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查,就是强化基础性导向,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服务“双减”工作。

(四)突出关键能力

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为主,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同时学生思维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17题2)问要求学生分析怎样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可以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注重国家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注重企业创新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角度分析。

(五)注重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主观题第20题,以掷铁饼为题材展示经典雕塑作品,从艺术的视角展示奥林匹克文化,阐释和传递奥林匹克精神。

基于试题分析指导高三2023年备考

基于对2022高考政治试题的分析,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时政,强化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贯彻落实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根本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2.强化学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注重学科关键能力培养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考查相对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归课标、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减少机械刷题和死记硬背。

首先我们在一轮复习时,知识点要砸实,要学会抓关键句子、关键词、关键段落,要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勤复习,勤总结,对学生的督促和检查要做到日常,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其次,把知识点放到知识体系中去记忆,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利于调动和运用知识。

再次,多运用高考题,高考题都非常经典,我们要熟悉高考题,在复习了某一知识点后就拿出相应的高考题,训练学生思维,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引导学生熟读教材,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读出教材结构,读出知识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在读每一段时要读出问题来,就是要知道出什么题目,你才要答这部分内容,知道这个内容怎么考你背它才有意义。

另外,要注重积累,在每一次接触到政治专有名词或学科术语,教材中可能没有,但又是高考中要求掌握的,平时就一定要多积累多记忆。

3.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的培养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特别注重对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材料解读能力的考查,所给参考答案既来源于教材之中,但又结合材料进行了整合。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也要有对知识理解运用并结合材料背景进行重新整合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迁移整合能力。而这种能力一定要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刻意培养,精选典型试题让学生去说去练,评比谁概括准确全面,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求要明确,批阅要严格,指导要到位。暴露问题时,一定要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不能放任自流。

总之,政治新高考注重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创新性,需要我们广大师生深入思考,探讨钻研,把握正确方向,加强训练,方能掌握方法,巧妙应对,取得好成绩。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