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路径探索

摘要 【摘要】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加强了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度,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的热点话题,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方面的提高,为小学阶段学生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转变以往传统的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行思考,实施更加科学化、有效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当中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等。
DOI
作者菅昭壹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月1期
出版日期2024-02-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提升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路径探索

                                      菅昭壹 

                                  眉山天府新区兴盛学校

摘要: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加强了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度,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的热点话题,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方面的提高,为小学阶段学生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转变以往传统的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行思考,实施更加科学化、有效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当中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等。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音乐是小学阶段教育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审美素养、艺术素养等综合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不断创新方式,采用多元化模式构建高效教学课堂。

一、课前高效导入,建立整体思维

由于小学音乐课不隶属于考试科目的范畴内,因此音乐教师的教学往往不注重课前导入环节。而课前导入环节作为一堂课的开始阶段,自然对于顺利的完成整堂课的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要想高效地完成教学,就需要在导入环节和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进而才能合理地发挥出课前导入环节的价值,让学生在课前导入环节,建立起宏观的学习思维模式。

例如,教师在教学《歌唱祖国》时,音乐教师就应该使用思维导图的手段,为学生放送出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导入环节,就能够站在整堂课的基础上,对自身的学习做到宏观性的把握。在思维导图的呈现下,学生不仅对“歌唱祖国”一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学生还能够在后续的课中环节中,调节自身的学习节奏,以更契合教师的教学进度。当美术教师繁复地使用思维导图法时,学生就能在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下,形成整体的学习思维习惯,他们就会在学习中,首先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思考。由此,他们不仅在课前预习环节,还是在课后复习环节,就都能够从整体的层面对其进行把握。当然,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用言语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和自己的互动中,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基本手法,继而能够在当天的学习和复习中,对其进行使用。

  • 巧用跨界学科,传统文化融合
    传统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不仅仅在音乐上有所体现,在语文、美术、历史等各个学科中也有所融合。因此,教师想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不应该将教学局限于音乐的讲授中,而是看到传统文化的融合性,巧用跨界学科,将音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其它学科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到音乐文化魅力的同时体会到文化的其它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使学生逐步形成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西湖美》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会欣赏越剧的同时感受到江南的文化。因此,教师在讲解完越剧文化故事以及江南的美景后,可以将音乐知识内容和语文学科中的文化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从语文学科中描写西湖的古诗词里体会到西湖的意境,增进学生对江南文化的感悟和理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可以将语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音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对比理解,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和热爱,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歌曲中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热情

小学音乐课由于不属于考试范畴内的科目,因此学生对其在心中不甚重视。由此导致他们在音乐教师的课堂学习中,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由此,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效能自然获不得显著提升。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借助丰富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继而才能够提升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不仅从心灵层面,而且还从意志层面,获得积极的助益。

例如,教师在教学《快乐的校园》时,音乐教师便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将诗歌和音乐相互结合。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现代诗人赞颂校园的诗歌,当学生听完后,教师可以使用言语,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诗歌的主题上。其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带着对诗歌所传达出对校园的主观印象,聆听本课的四首歌曲。当他们完成聆听后,教师可以让他们结合对诗歌的感受,简单谈谈对音乐的感受。由此,音乐教师便赋予了音乐学习的语文角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其他的赞颂了学校的歌曲,加深学生对自己身处的校园的理解。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此阶段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音乐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渐显露出来,教师应该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学相比于其他科目教学更具氛围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能够轻易获得愉悦感,学习体验很好,同时其能够培养学生对乐律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美彤,王一汀,盛誉.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思考[J].美化生活,2023(3):0147-0149.

[2]杨筠淼.新媒体时代提升乡村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路径探索[J].戏剧之家,2023(11):187-18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