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提高,鉴赏能力的发展,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写作教学不能有效地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途径,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完美的完成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DOI
作者程杰兰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程杰兰

重庆市綦江区九龙小学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提高,鉴赏能力的发展,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写作教学不能有效地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途径,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完美完成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作文教学;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抓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老师和学生比较难攻克的知识内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有必要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从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一、重视情感培养,挖掘人文内涵
  学生的作文达不到高质量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作文缺乏真实情感的表达。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再现,因此,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生活,将所见所闻都真实地表述出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续写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日蛋糕”的图片,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在生日那天是如何度过的,顺利地引出这节课的作文话题,然后带领学生进行作文审题:根据图片所讲述的故事补充续写故事情节,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叙述出图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让学生注重观察人物的神情和动作等细节,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人物的心情,了解人物的情感,当学生观察到“大家都表现出愉悦心情,只有李晓明很失落”的时候老师再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续写之后的故事,在续写的时候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要进行换位思考,想象自己作为图中的主人公会怎么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实现提高学生情感的目标。
  二、重视观察能力培养,拓展学生知识面
  首先,老师选取的素材不仅要有价值和内涵,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再经过科学合理的加工完美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其次,老师在为学生拓展知识的时候,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形成肌肉记忆,而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理解客观事物进而积累写作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深入思考。以“这儿真美”的作文教学为例,这篇作文是让学生描写美丽的景致,美景的描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这节作文课正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的最好素材。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其实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方法:调动自身的多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有序观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等等,这些都能够为学生描写美景打下一定的基础,但由于课时的局限性,学生未能学到系统的观察方法,而且本身描写景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构建框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有关风景的古诗词,激发学生探究美景的欲望;借助图片和学生对生活中点滴回忆聚焦的小场景,以两两为一组,按照顺序介绍图片上的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或者回想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地方,这地方什么最吸引你,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在循序渐进中完成对这个地方的描写和情感抒发。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技巧,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思路和方向展开细致观察,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三、创设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课堂氛围是消沉的,没有生机与活力,学生在这样枯燥单调的氛围中缺乏高涨的情绪,没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特别是面对难度较高的写作训练,如果没有兴趣作为基石,学生根本无心展开写作学习活动。而当小学生处于一个和谐有趣课堂氛围中的时候,他们就会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展开学习,兴致就会变得高涨起来,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在兴趣的驱使下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激发潜力,写出有内涵的优质文章,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生动的课堂氛围。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要用通俗易懂且趣味性的教学用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起来,在互动的过程中将知识由浅入深地传递给学生;其次,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趣味性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如利用游戏、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编童话故事”的作文教学为例,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趣味游戏来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设计“猜童话故事”的游戏,为学生设置两关游戏挑战环节,第一关:根据课件出示的相关提示—任务角色、时间、地点,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猜一猜这个故事的情节该如何发展,或者给出角色和情节的提示,猜测故事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关:老师滚动大屏幕,随着屏幕的滚动学生随机喊停,最后屏幕定格在某一故事主题,然后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故事接龙,根据故事的提示,开始童话故事的叙述,由第一位学生开始,后面的学生根据前面学生的故事内容展开自己的想象与创作,直到为这个故事加上结尾,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要对故事的情节发展内容“贡献一份力量”。这种挑战性的游戏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还可以极大的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语用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是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写作方式,最大化的满足学生写作需求,在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春霞.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之道[J]. 数据,2023,(03):63-64.

[2]倪萌. 画面感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观察,2022,11(32):110-112+124.

[3]陆运梅. 微课助力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J]. 华夏教师,2022,(26):67-6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