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道歉思维工坊
——小学生改善人际关系的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柯宝绮
南安市柳城小学 362000
【活动理念】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人际交往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1]。而人际冲突在人际关系中是不可避免的,正确处理人际冲突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很重要的一部分。道歉是处理人际冲突的一种方式,大多数情况下会使人际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很多六年级学生已出现早熟现象,也变得更为敏感,与人发生冲突时,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化解矛盾冲突,会变得焦虑,有时候甚至会损害心理健康。因此,教会学生掌握恰当的道歉法则,判断不恰当的道歉方式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以上情况, 本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表演、感悟、练习等活动中切实掌握“道歉五步法”,以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学生个人素养。
【活动目标】
1. 了解不恰当的道歉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式道歉,改善人际关系。
2. 树立积极、平等、真诚的友情观,掌握“道歉五步法”,学会真诚有效地道歉。
3. 明白道歉方式恰当虽然能改善人际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道歉都能被原谅, 所以做事不能太过分。
【活动重难点】
掌握并能运用“道歉五步法”。
【活动方式】
情景剧表演、讨论法。
【活动准备】
提前收集学生平时道歉的事例并改编成剧本打印出来、录制视频短片。
【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活动一、故事引入
1.播放自制音频《“对不起先生”》的故事。
2.如果你也和“对不起先生”在一个小镇上生活, 他也曾经因他的马虎跟你说过“ 对不起”,你会喜欢他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仅仅“对不起”三个字无法让人感受到你的真诚,这样的道歉是不恰当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道歉方式是不恰当的?什么样的道歉方式是恰当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道歉。
【设计意图】从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辩论思考的过程中,顺势引出课程的主题,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道歉只说“对不起”三个字,是敷衍不真诚的,也是不恰当的。
活动二、认识不恰当的道歉方式
1.教师在课前将全班分成四组,将打印好的剧本下发给学生。课上,给5~8分钟的时间,让每组安排表演人员以及练习表演,可根据需要加情景和台词等。
2.学生表演完每个剧本后,教师随机提问“ 观众”:喜欢这样的道歉方式吗?这样的道歉给你什么感觉?你会接受这样的道歉吗?
3.采访表演的同学:平时你会用这样的道歉方式吗?你有什么感受?
4.在每个剧场提问结束后,总结每类不恰当的道歉方式并板书,它们分别为:“但是”型道歉、逃避责任式道歉、令人困惑型道歉、讨价还价型道歉。思考:为什么这些道歉方式大家都不喜欢且难以接受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小结:不恰当的道歉方式不被人喜欢且难以接受,是因为道歉方虽然表示了歉意,但是却把责任推到了对方或者其他事物上, 或者被道歉方或多或少地感受到道歉方胁迫的压力, 感觉不到对方真的觉得自己错了。它们都无法让对方感受到道歉的真诚。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供了四个剧本,让学生在演剧本、观剧场、表达感言的活动中,深刻感受这些不恰当的道歉方式让人不喜欢且不被接受的原因以及它们的共性,防止以后在道歉中出错,也再次让学生明确道歉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
活动三、恰当的道歉方式
1.大家都不喜欢刚才这几种不恰当的道歉方式,你们觉得恰当的道歉方式需要注意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温馨提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观点,可语言表述,也可以以举例表演的方式来说明观点。
2.刚刚大多数同学都提到,要表明自己错了以及错在哪里。这是恰当道歉方式的前两步。请观看情景剧表演(PPT 放出剧本,请两个同学即兴表演)。
思考:A 的道歉为什么恰当且有效?有哪些关键点?
学生边反馈,教师边归纳板书。
表达歉意:说“对不起”。
承认过失:我跑得快撞到你后,你的右手要打绷带。
弥补过错:在B 打绷带的期间,A 总是去帮助他,当他的“右手”。
做出承诺:以后课间不再在走廊上疾跑。
履行承诺:A 真的做到了。
小结:如果道歉中包含这样的五个步骤,则是恰当的,我们把它叫“道歉五步法”。
补充注意事项:表达歉意要诚心,承认错误要真心,弥补过失要用心,做出承诺要上心,履行承诺要恒心。(教师完善板书)
3.学生齐读:当我们需为冒犯或委屈他人而承担责任时,我们应当道歉,以直接、明确和人性化的方式表达悔意,同时做出弥补,并保证以后绝不再犯[2]。
【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恰当的道歉方式应注意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先自行总结,再通过观看情景剧表演,二次总结,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提炼出“道歉五步法”及其注意事项。
活动四:终极演练
(一)活动方式:在两种情景中选其一,同桌之间互换角色表演,再分享感受。
1. 周末,在和A 同学出门游玩的过程中,你不小心打破了他最心爱的玻璃水杯。你将如何向A 同学道歉?
2. 在早会上,两位同学一直在那里聊天,不认真看表演,班主任多次提醒仍未收敛,影响了晨会的纪律,导致班级被大队辅导员批评。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同学,你会如何向班主任道歉?
教师请学生发言。
(二)拓展与迁移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发言,教师再进行总结。
1. 在与家人、朋友相处时,面对真诚且方式恰当的道歉,如何回复?
小结:勇敢地说出:“谢谢你的道歉。”
2. 在与人相处时, 面对真诚且方式恰当的道歉,你暂时不想原谅,如何处理?
小结:先表示感谢“谢谢你的道歉”,陈述自己的想法,最后说:“在这件事情上,我现在还是难以原谅你。看你日后的表现吧。”接受道歉并不一定意味着和解。世界上最完美的道歉也不一定能修复所有人际裂痕。
3. 在犯错者不知悔改并坚决不道歉的情况,如何处理?
小结: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不是每个人都会去道歉、理解你受伤后的痛苦,我们要降低预期,放下“对方为何不悔改不道歉”的执念。这样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在练习中真正掌握“道歉五步法”。适当延伸主题,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更多可能性。
五、毕业感悟
1. 发表你的感言。
2. 你想和“对不起先生”说些什么吗?
【设计意图】
营造轻松、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课堂主题。
【活动反思】
本节课遵循“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师生、生生互动强,学生思考深入,整体效果好。
1. 设计有趣。除了用有趣的故事引入外,在展开、练习环节,有情景剧表演、互换角色表演等有趣的活动,学生的融入感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选材真实。辅导中的剧本内容均来自课前对学生的实际调查,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改编,素材真实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3. 启发性强。本节课不拘泥于说理,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产生感悟,然后加以总结、提炼。除了解不恰当的道歉方式和掌握恰当的道歉法则外,练习环节还进行了主题延伸,让学生明白虽然“道歉五步法”能够改善人际关系,但是如果做事太过分,道歉也是难以修复人际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