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实验的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通过学习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使他们从客观角度认识和理解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借助探究性实验内容,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提高其综合素养水平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实验内容,充分体现学生在知识探究上的自主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内容的设计依然存在诸多欠缺,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探究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助力
DOI
作者陈彤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1月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4(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生物课堂实验的教学有效性探究

陈彤

福建省晋江市慎中实验学校

摘要:通过学习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使他们从客观角度认识和理解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借助探究性实验内容,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提高其综合素养水平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实验内容,充分体现学生在知识探究上的自主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内容的设计依然存在诸多欠缺,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探究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助力学生实现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实验室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师需要积极应用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分析生物问题。以此摒弃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欠缺和不足。积极突出探究性实验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优化策略展开探究。希望为广大初中生物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参考。
         1、围绕探究性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实操能力
  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中,通过实际的参与发展和提高实操能力。在学生实际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体验到生物实验的乐趣所在。同时,以实验探究为实践活动,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大部分初中生都不习惯使用显微镜,很难做到边观察边记录。所以,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动手操作,并按照每个步骤的操作标准完成观察探究任务。在这样的实际体验中,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都表现出极强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看出他们在积极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当他们做到双眼保持正开、边观察边记录时,不仅透过显微镜看到了微观世界,还突破了身体极限,实现了新的跨越,对提升其自信心也有积极影响。所以,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围绕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实操能力。
         2、创设生物实验情境,设计探究性问题
  在设计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为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对此,生物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和探索各个实验环节。在设计实验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究问题,尽可能结合实验情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比如,在教学“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有一节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种子萌芽的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这一环节设计探究性实验,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自然中被子植物的一生,重点突出种子萌芽的过程。在观看之前,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影响种子萌芽的因素,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在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一一验证学生给出的答案。最后,教师可以再次与学生一起观看视频,使学生对所探究的内容产生深刻印象。
         3、设计课堂导入任务,打好探究性实验的基础
  学生在完成探究性实验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主性,认真操作并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现象,并结合自己储备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总结与探究内容相关的现象和结论。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实验内容涉及的各个知识点了如指掌。所以,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实验奠定基础。比如,在探究光合作用这部分实验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实验课教学之初,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准确写出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完整表述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原理。通过这一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再次整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知识框架,从而在探究性实验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地设计实验步骤。在随后开展光合作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性较好,所以,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使整节课在学生积极交流与操作以及师生共同探讨的氛围下高效率的开展。由此可见,科学的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可以为高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生物实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其学习自主性,具有积极意义,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教育优势,设计符合初中生实际情况的探究性实验内容。对此,生物教师可以做好课堂导入环节,为探究性实验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探究性实验设计相应情景,并注重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从而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根.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2,24(24):224-226.

[2]余芳. 初中生物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开展[J]. 亚太教育,2022,(23):72-74.

[3]李宁,唐宁. 基于乡土资源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J]. 亚太教育,2022,(22):4-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