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增多,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对于基础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年龄较小,处于学习过程中重要阶段,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从而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也是当前教学重要方面,学科知识的学习中,需要通过基础课程知识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排解心中的烦恼。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进一步探讨。
DOI
作者杨绪颖
出处《中国教师》2023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杨绪颖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实验学校  161300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增多,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对于基础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年龄较小,处于学习过程中重要阶段,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从而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也是当前教学重要方面,学科知识的学习中,需要通过基础课程知识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排解心中的烦恼。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教师素质;根据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来渗透心理教育不失为一个好途径。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座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宝库。无数的名篇佳作无不凝聚着作者的智慧才华,积淀了他们珍贵的人生经验,闪耀着他们的高尚情操。这些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在此基础上,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语文活动更是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这又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样化、民主化和艺术化的渠道。因此,在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就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道新的风景线。此外,在基础授课环节,要求教师将教育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关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我们都知道基础的教育环节,在课程中得以实施,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得以渗透。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是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教学过程,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思想观念,尊重理解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给“问题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上课时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因而产生激励的作用,不仅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行自我重塑,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从根本上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设计不同教学环节

儿童思维德特征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广泛,儿童思维正从具体性、形象性向抽象思维的方向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不可能截然分割的。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中包含着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跟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来认识事物,又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更为深刻理解语言文字。

  1. 低段阅读教学中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

  低段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识字,所以扩宽学生识字的范围,在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比如:《选国王》一课中的生字,挑选、宣布这些都是学生一下子不理解的词语,那么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活动,创设情境,为了解生字创设情境。如:老师要挑选一个做得最端正的孩子告诉我昨天我宣布了一件什么事情?在语言环境中,学生比较好的掌握了生字,从而理解课文。

   2.中段课堂教学多结合事例,恰当评价。

  中段学生对课文学习从内容的理解开始,从理解内容到体会情感有一个过程。教师教学中可结合课文人物所处的环境,评一评,议一议。

   3.高段课堂教学鼓励设身处地,探究实践。

教学《赶花》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赶花的艰辛,教师让学生自己到地图上找找路线,让学生感到其实赶花的工人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中国。那么赶花的诗情画意又体现在何处呢?教师让学生自己当当赶花的人,你看到了什么,你在赶什么?让学生层层深入的了解赶花赶的是自己美好的生活。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做出判断和抉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燕.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2021(35):302.

[2] 赵雅丽.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家长(上旬刊),2021(1):151-15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