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更需要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将围绕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DOI
作者覃红宇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1期
出版日期2023-11-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覃红宇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中学 628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更需要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将围绕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单元主题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大单元主题教学,可以更好地整合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关键步骤,下面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单元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确定每个单元的主题时,要确保主题明确、具体,同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选择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主题,例如“信息处理”、“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等,这些主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

其次,针对每个单元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学科特点等因素。应该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同时,还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递进性和系统性,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提高,逐步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2.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优化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是通过问题导入和情景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导入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从而引领学生进入课程内容。情景创设则是通过模拟真实的问题场景或应用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或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授“信息检索”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环保’,你会得到哪些信息?”然后让学生亲自尝试搜索,观察结果。这会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信息检索的兴趣。接下来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有机会自己探索、尝试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如在线教程、操作指南等,让学生自主探索。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例如,在教授“制作网站”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组队,然后通过分工合作,完成网站的规划和设计。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最后是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项目的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的贡献等。同时,评价还应该是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例如,在教授“数据分析”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数据分析项目,然后进行评价。评价可以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等多个方面,以及学生在项目中的贡献和合作精神等。此外,对于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针对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制定实践活动评价表,从实践活动的目标、活动过程、活动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实践成果的评价,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同时也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以"制作电子相册"为例,具体阐述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实施过程:

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制作电子相册,包括图片的收集、整理、编辑和美化等。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过程:

* 问题导入:教师向学生提出"制作电子相册需要哪些步骤?"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 情景创设:通过展示优秀的电子相册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指导,自主探究和学习电子相册的制作方法。

*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电子相册的制作。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性。

3.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等。通过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加强。然而,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的把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综上所述,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大单元主题教学,可以更好地整合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EB/OL]. 北京: 教育部, 2017.

[2] 许屹.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研究[J]. 中小学电教, 2020(12): 47-49.

[3] 李梦.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策略研究[J]. 中小学电教, 2021(1): 56-5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