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罗桂珍
天峨县第三小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便适应社会的需求。然而,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仍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口头讲述、物质的练习等枯燥而乏味的方式来进行传授知识。这对学生来说难以满足学习需求,容易丢失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为贯彻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起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出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起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难以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所以根本无法满足体验式教学。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方法,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断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
一、游戏纳入课堂,调动学生好奇
因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体没有完全发育,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游戏环节,把游戏纳入到课堂中,增加数学课程的趣味性,调动他们的兴趣点,使他们迅速进入认知阶段,良好地掌握知识点。首先,教师要针对教材,设置教学课题,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要将情境教学与游戏教学相结合,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们可以设置有趣的游戏,或创设新的数学题,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地探索新问题。其次,教师要整合课程内容,利用游戏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可以开展“我是计算小能手”的游戏,设计计算题,列出算式,让学生快速思考,并进行抢答,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可以先设计10以内加法的计算题,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再逐步提高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相互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从个位数加法着手,引出两位数加法计算,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巩固学生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新课内容,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中,要明确游戏目的,在游戏中引入知识,突出游戏教育性的特点,利用游戏吸引学生。
二、加强与学生互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程变革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需要不断交流互动,在数学知识的讲授中,既要注重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需要借助多元化的途径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运用口头讲述的方式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知识,在课程中没有充足的积极性,这样也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困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运用互动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学完数学知识后提出问题。
三、完善体验式教学评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且提升每个学生的个人特色,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学校要建设并完善体验式教学的评估机制,促进学生们共同发展。这种模式转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提倡重视学生的内在价值,贯彻核心素养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不断完善体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验式教学的评估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应当对学生抱有的尊重与爱护,教师应注重引导,让学生自主积累、体验和感悟,从而便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起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全面提高着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深入完善体验式教学评估机制,既要求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是要关注起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他们在体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估,促进起学生全面发展。
四、利用零星时间练题,调动学生竞争意识
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即时练习题,主要包括几道填空题,几道计算题,解决问题是必须做的,一般设计为孩子三到五分钟就能做完。其中计算题是最为基础的练习,一定要做到正确率达90%以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计算方法应该是都能够过关,造成失误的往往是能力问题,所以应该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具体进行分析,方法有问题讲方法,能力有问题培养能力。这样便于利用零星时间,比如中午上课前或者下午放学前几分钟都可以。做对了可以离开,错了继续改错,可请教老师或同学。这样的话可以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因为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学习情况出现,有的会做得又对又快,有的呢做得快,但不容易全对,有的同学做得慢,但是是全对的,每次练习下来学生都会在一起总结经验,从而提高了练习的效果。
总之,实现学生逻辑思维的强化,更应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积累,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逻辑思维等高阶思维的强化,需要建立在审题能力保障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