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摘要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真实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实践方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够引导他们深入文本,体验情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这一实践方式不仅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更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然而,如何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有效实施真实情境创设,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深入地探讨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的实践策略,以期为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
DOI
作者向丽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3期
出版日期2024-07-2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向丽

 

德阳市罗江区实验小学校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真实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实践方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够引导他们深入文本,体验情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这一实践方式不仅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更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然而,如何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有效实施真实情境创设,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深入地探讨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的实践策略,以期为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高段;真实情境;创设

一、巧借信息技术,营造沉浸式真实情境

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能够为营造沉浸式真实情境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入多媒体元素,教师能够为学生呈现一个更加立体且逼真的学习环境,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高年级的《桥》这篇课文为例,它描写了一位老支书在洪水来临时的英勇表现。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来说,很难真正体会到那种生死关头的紧张和英勇。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和老支书的英勇精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模拟洪水来临的场景。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洪水肆虐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和无情,从而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那种紧迫感。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想象自己就是那位老支书,面对如此危机,会如何抉择。

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有效地营造了沉浸式的真实情境。这不仅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支书的英勇精神,还激发了他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二、依托生活经验,创设真实可感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可以依托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草原》一课为例。这篇文章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辽阔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草原旅游情境。教师可以先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广袤无垠和美丽风光。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草原之旅”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游客和蒙古族牧民进行互动。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客。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这种依托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的真实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三、借助课堂演绎,打造真实体验情境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们更应该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课堂演绎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以《将相和》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描写古代人物智慧与胸怀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设计一场课堂演绎活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分组,每组选择一位角色进行扮演,如蔺相如、廉颇等。然后,教师提供剧本和角色台词,让学生进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呈现出故事情节。在演绎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人物性格。例如,教师可以问:“蔺相如为什么能够成功说服秦王归还和氏璧?”或者“廉颇为什么最后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锤炼教学语言,构建唯美真实情境

教学语言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是构建教学情境的桥梁。唯美的语言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深层世界,真实情境的创设则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学习内容。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语言上更加注重精准、生动与感染力,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以《月光曲》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语言构建情境:“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美妙的夜晚: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在这宁静之中,有一位名叫贝多芬的音乐家正在为一对穷兄妹演奏他的新作——月光曲。那曲调如此悠扬,仿佛连月光都被它吸引,温柔地洒在每个人的心上。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夜晚,聆听那动人的旋律,感受贝多芬音乐中的深情与魅力。”通过这样的语言渲染,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情感上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文本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

结语: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真实情境创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巧借信息技术、依托生活经验、课堂演绎以及锤炼教学语言等多种实践策略,我们能够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真实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姝颖.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境创设[J].小学语文,2023,(12):14-19.

[2]谭启琼.小学语文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策略——以《观潮》为例[J].新课程,2023,(24):49-5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