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润”园本课程背景下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思与行

摘要 【摘要】
DOI
作者沈紫霞
出处《中国教师》2023年11月第2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11-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清润”园本课程背景下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思与行

沈紫霞

单位: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从娃娃抓起,注重落细落小落实。引导幼儿萌发“我是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幼儿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脱离幼儿生活经验,活动形式偏向说教;节日气氛轰轰烈烈,节日过后冷冷清清;教育素材简单划一,当下热点缺少链接。

基于对以具体现象的思考,浙光幼儿园尝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清润”园本课程,构建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路径体系。我园清丽朗润、和谐发展”为办园理念,培育“健康生活、知礼乐行、好学善言、勇于探索、尚美悦创”的“完整”儿童,基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实践中反思,促进幼儿多元发展,力求达到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

一、以幼儿经验为原点,助力爱国情感的萌芽

《指南》社会领域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目标为:小班:爱家、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中班:爱幼儿园和班级,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大班:爱集体到爱家乡、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应化抽象为具体,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循序渐进式的活动中感受家国情怀。

(一)“传统节日”萌发爱国热情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以“传统节日”为支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让幼儿与生活经验自然链接。以“春节”为例,幼儿园开展了“虎虎生威.中国娃过中国年”迎新主题活动。首先通过前期调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过年人们会做些什么事?你最想春节中干什么?你想在幼儿园怎样过春节?” 其次师幼共同做过年计划。计划书中幼儿对表演迎新和逛庙会有更多的向往。于是福娃上“春晚”拉开了“孩子们的年”的序幕,小朋友用精彩表演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及祖国妈妈的爱。孩子们说春节逛庙会很好玩,于是幼儿园的庙会我作主,“你们想开什么铺?”汇总幼儿建议后再投票。通过一番前期准备,套圈、投壶、棉花糖、棒棒糖、做年糕、饮料铺位正式启用,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在吃喝玩乐中迎新年、知年俗、品年味。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蕴含核心价值,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我们尝试在中班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结合祭奠亲人,亲子绘本阅读,英雄人物故事,让幼儿理解英雄的奉献。在大班结合端午节萌发幼儿对爱国人物的崇敬感。

(二)“红色文化”浸润幼儿心灵

“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创造出的民族精神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和革命精神结合的产物。当下部分幼儿怕苦怕累、自私自利,而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等思想和精神正好可以弥补和修正这些缺点。幼儿园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童心汇聚 共贺百年风华”主题活动。

  1. 讲红色故事

我们选择红色儿童故事入手,结合绘本视频,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时候产生情感共鸣。如在《一封鸡毛信》讲述中,幼儿把小海娃遭遇敌人后喊叫八路军的神态和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幼儿深深记作了“海娃”这位儿童团小英雄的机智勇敢,也对“英雄”的认识在情感中产生联结。

  1. 唱红色歌曲

每周以“国旗下歌唱”的平台,引导幼儿用纯真的童声,唱出对党、对祖国的热爱,《祖国祖国我爱你》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儿童曲目,表达了孩子们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1. 画爱国图画

 幼儿园举行大班“我心中的英雄”,中班“我的祖国”儿童画展。勇敢的消防战士,不同岗位的英雄模范,在孩子们的画笔下表现得非常生动。中班幼儿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及幸福生活的一个场面,用善于发现的眼睛,记下生活的每一处风景。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孩子们耳濡目染,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怀!

二、以环境创设为媒介,扩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空间

适宜的环创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融合,能通过隐性教育资源,唤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自然地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创设适宜的幼儿园和班级环境尤为重要。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儿童化

幼儿园在文化建设上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呈现,但怎样的方式能让幼儿看懂,并产生积极的影响呢?我们尝试放手,让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全园发倡议书,寻找与核心价值观具体词思想内涵匹配的绘本故事,以直观的绘本画面作为环创形式。如“敬业”,我们以《妈妈要去打怪兽》绘本内容为载体布置墙饰,再充实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小厨师,小服务员等专注工作的照片,鼓励幼儿“前书写”的方式大胆表达对“敬业”之词的理解。还鼓励幼儿说一说,将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 融合在环境中。如“爱国就是像爱妈妈一样地爱祖国”“文明就是你让让我,我让让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儿童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幼儿的爱国意识。

  1. 主题行进中环境的有效融合

幼儿园将礼仪交往照片,传统节日,家乡名人等蕴含中国元素的内容渗透到公共环境中。在班级层面,幼儿同样是环创的主人,以主题墙为平台,呈现主题行进的脉络。中大班幼儿的主题海报更是拓展到走廊,实现环境育人的教育目的。小班爱我小家过渡到“我的班级”。中班“我爱我的幼儿园”,到“我是幼儿园的小主人”,爱集体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大班“我的祖国”主题活动形式更为丰富,小导游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以我的名字为线索开展“中国汉字”的探究……活动的推进使主题环境日益丰富,幼儿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三、以身边素材为载体,升华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摒弃说教与灌输,应该走进社会,与时俱进,关注当下。及时发现幼儿兴趣点,有效利用周边资源,在鲜活的社会互动与幼儿真实的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

  1. 课程与当下热点产生链接

当下与幼儿认知经验相链接的热点事件,能够激发孩子对国家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比如前几天我们发现大班孩子明显对冬奥会兴趣浓厚,亲子陪伴共同观看冬奥赛况,画一画“我为冬奥加油”,说一说观冬奥自己的体会,聊一聊冬奥中的那些事。许多孩子能具体说出运动员夺金的场景,有些孩子表示自己长大了也要为祖国争光。

新冠肺炎战“疫”中,班级中甜甜妈妈也支援上虞,参与抗疫,老师以此为切入点,生成班本课程《医生妈妈,您辛苦了》,视频连线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一线战疫的辛苦,孩子们用画画表达对医生妈妈的感谢,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逆行者们身上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生动、鲜活、可亲、可敬的身边事生成班本课程,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接地气,更入幼儿心间。

  1. 课程与周边资源产生融合

爱国主义中的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是相互依存的,且认知教育不能替代情感教育,从身边的资源入手,同样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点。

在参观“军人之家”活动中,孩子们感受中国军人的勇敢,在观看多种现代军事武器后,幼儿在建构区自主搭建坦克,并一次次改进坦克装置,成功后小朋友手举小国旗,情不自禁地唱起国歌。

当幼儿园附近新通了地铁一号线,地铁成了热门话题,许多孩子与家人乘着地铁去杭州,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地铁”班本课程,那段时光孩子们在建构游戏,美术创作,角色游戏中都自然地与地铁产生链接,进一步感受家乡巨变,祖国的伟大。 

总之,当清润园本课程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时,我们惊喜地发现,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空洞说教,而是自然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快乐地游戏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变得更加自信,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深感渗透于幼儿园每个角落的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个时代课题,我们任重道远,探索以儿童喜欢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情感在幼儿心灵中生根发芽,我们永远在路上。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