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感受
孙香萍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第一中学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现阶段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认知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着重介绍了如何在素描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感受。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视觉感受
艺术是帮助人们认知世界的一条途径。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重新认知客观世界。然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素描基础教学中,往往反映出不太重视这一普遍的认知规律,尤其是忽略了培养学生对所要刻画的对象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取而代之的是“机械的比较”和“技巧的公式”。这种忽略学生主观感受的训练,导致了他们不带感情地运用于客观的知觉,一板一眼地描摹对象。显然他们的画面是具象的和记述性的,但也是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殊不知,绘画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视觉语言的表达方法,能让学生通过他们的作品,恰当地表现出自己感受和认识。再现对象并不是目的,只有表达了自己感受和认识的画面才是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画得象固然好,但绝不仅限于此。在美术高考的试卷中,只有那些充满视觉张力、效果强烈、富有个性的画面才能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赢得他们的重视。由此看来,在传统素描教学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敏锐的视觉感受,强化他们的主观意识便成了高中美术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训练学生的主观视觉感受,是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开始的。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名作和优秀习作,让学生从中获取美的感受,这是审美教育的普遍方式。在写生课上,我们一样应该引导学生欣赏他们将要表现的事物,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对象,形成一个总的印象和感受。若是风景写生,还应该让学生放松地感受氛围——恬静或喧闹等,启发他们感受出来,并力图在画面中去表现,然后鼓励学生“凭自己的感受”主动寻求自己认为最美的角度。大多数学生往往是随便找个地方便开始埋头苦画了,或因人数太多就不去观察其他的角度。我设问“如果有一天只有你一个人面对一个模特或一片风景,你又会怎样?那最美的角度又要留给谁?”由此看来,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感觉美或舒服的角度是相当重要的,这同时也反映出作画者的审美感受与审美情趣。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从平常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同时,教师在摆模特、静物时,应多考虑学生的审美感受,如模特的姿态、动作与表情,静物的选择和搭配。有些老师在选择时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选择了一些毫无美感可言的东西,或是频繁使用某些物品,让学生“没有了感觉”。我总是想办法在写生课时安排学生画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好看的瓶瓶罐罐、动物标本、新鲜的水果和花卉、蔬菜等。我认为,给学生真实和新鲜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从我学画教学这么多年的感受来看,长期使用令人乏味的让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具,只会导致学生“没有了感觉”。并且对作画对象视而不见,更不谈什么情感体验了,试想一下,如果连作画者本身都没感觉,那画还能打动人吗?
每当学生坐定开始观察对象时,我总发问“看看对象给我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也可以看它象什么?”提示他们强化形体感受。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过程,让学生放松地去感知对象,让他们在复杂的自然形体中发现优美的线条和有趣的意象效果,让他们在不同角度中发现不同的美,并且,每次我都要求他们利用几分钟时间画个草图,提取最新鲜的感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造型意识来讲都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触摸,以获得包括视觉在内的全面知觉。对于我们要表现的事物,它们的空间感、体积感、质感等这些我们想要追求的东西,一开始便不能放过,获得主观感受才是最主要的,剩下的工作只不过是需要技巧来表现感受和传达认识而已。
“感受平面剪影形和感受形体及其特征”是我给学生提出必须掌握的要领,“感受平面剪影形”就是为了让学生放弃细节,直接去把握事物的整体外形。如圆锥体的平面剪影形是高长于底边的三角形,圆柱体的平面剪影形是竖立的长方形,圆球的平面剪影形当然是圆形。有了这样的基础印象,学生便不会把标准的石膏几何体中的锥体画成金字塔状,没有竖立之感,也不会把圆柱体画得过于短而粗。对于一个物体是这样,对于一组静物也是这样。其实,大多数老师都是让学生整体观察的,但学生们一开始都有些无所适从,我认为应该利用学生没有学画前的平面观察习惯,获得对事物整体外形感受。在石膏像教学中,学生们刚开始接触石膏像时很容易被细节吸引而忽视整体,这导致的结果是画不准形,也抓不住大关系,学生很苦恼,我也在思考。要想让他们不关注细节,只有先让他们看不到细节,我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用布将石膏像包裹起来,二是让石膏像呈现在逆光下,然后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画成平面剪影形。学生感觉这方法很新鲜,在训练过程中都很投入,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老师的训练要求,能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抓大形,完成训练目标。
实际上平面剪影只是我们从远处或是整体观察形体的一种感受。体必有形,故也有形体之称。体积在空间的存在对人也有着强烈的感受,因为它几乎迫近人的心灵。在基本形体中,长方体给人平稳、沉重、敦实的感觉;柱体使人感觉挺拔、高耸;锥体使人产生平稳、庄严、向上的感觉;而球体则具有团实、弹性、运动和柔和的感觉。基本形体具有齐整、单纯、明快、生硬的特点,而复合形体根据其形体结构的不同给人繁复、华丽、丰富、奇妙等感受,所以在现实世界中纷繁多样的形体,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在素描教学中强调“感受形体及其特征”,也是训练学生主观感受的必须步骤。让学生放松地去感知对象,获得一种无须机械比较,只凭他们的感受和固有的经验能得出的对事物形体的最初印象。实际上人们知觉的发生也是依赖于过去知识和经验的。如电线杆给我们的感受是高而细、竖立的,而农村里用来碾谷的碾子给我们的感觉却是短而粗、横卧的,在动笔之前的这种感受的获得是很宝贵的,这也是事物给我们的最初的形体特征。再如红酒瓶、啤酒瓶、汽水瓶等的肩颈部的坡度是完全不同的——耸或平滑的不同感受。另外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形体的均衡或对称的美感、运动感和平衡感。
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人们在欣赏画面时特别强调的是画面的视觉感受。所以,我认为如何真正启动学生的“感受之门”,训练并发挥他们主观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增强自信凭自己的感受去创造,是我们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因为,我坚信只有学生的感受是最主要的。至于深入只不过是深化视觉感受,综合分析的体现而已。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美术图像识读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 叶齐.新智慧,2021(20)
【2】中学阶段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J]. 曹林灿.美术教育研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