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
作者姓名:刘晓阳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古香小学 邮政编码:471002
摘要: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的核心职责。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然而,在实践中,班级管理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本文对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及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策略
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
1.管理理念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班主任需要更新和转变管理理念,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政策。旧的管理理念可能过于强调学生的纪律和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下,班主任可能难以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也难以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因此,班主任需要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2.工作负荷较大
在现代社会,教育任务日益繁重,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纪律,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性特点各异,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这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班主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各种问题,如学生的行为管理、学习辅导、家庭沟通等。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如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情感需求等。因此,班主任的工作负荷较大,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
3.学生需求多元化
现代小学生身处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环境中,他们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这不仅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也使得班级管理的质量提升变得更为困难。班主任需要了解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同时,班主任还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的有效策略
1.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班主任需要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环境和政策。班主任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需求、主体性、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不断更新和转变管理理念。同时,班主任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例如定期的谈话、问卷调查、班级讨论等方式。此外,班主任还应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创新管理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班级管理,例如小组合作、学生自治、班级文化创建等方法,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
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和管理。班主任应该监督和维护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权利,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在制定学校自主管理制度时,班主任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和整理学生的建议,然后进行筛选和整合,最后再由学生进行投票。在参与学校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分组协商的方式,由小组长负责协调成员的分组,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共同商议出适合大家意愿的学校活动策略。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创造适当的时间和机会,为学生布置班级事务,并教授他们如何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班主任还可以按照策划、组织、执行、督导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班级自主管理。
在班级主动管理工作中,适当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参与管理工作,是培养学生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关键。只有当每个学生把班里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班级看作自己的班级,将班级管理任务作为自身的管理目标,积极广泛地参与活动,才能够深刻理解班级的价值和目标,从而更有效地完成班级自主管理的任务,提高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度。
3. 重视沟通的艺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沟通艺术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针对不同性格和类型的学生,班主任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引导。对于优秀学生,要表扬得当,避免被其他同学认为偏爱;对于中等学生,要树立学习目标,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对于学困生,要以平和的态度去探求学习困境的根源,并给予肯定和引导。班主任要挖掘学生的积极因素,增强他们的自信,耐心反复地教导,并记下管理笔记,反思经验教训,减少学生犯错的次数。
为了拓宽信息接触面,班主任可以设置不同的沟通专题。例如,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困难求助等,让有需要的学生在特定时间与班主任进行沟通。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不仅使学生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还有助于增强与班主任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为了进一步拓宽师生的沟通接触面,班主任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设置一些开放式的沟通主题,增加沟通内容接触面的对接机会,鼓励学生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二是预设一些沟通主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校遇到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防止问题扩大化;三是通过调查和记录学生的兴趣、成长故事等方式了解学生,以便在沟通中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
4.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促进良性互动
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为了促进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必要建立家庭学校合作机制。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与家长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工作优势,根据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和对班级情况的反馈,制定内容完整、科学、合理的家庭学校合作政策。在政策上,要充分肯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平等地位,双方要制定具体的制度规范,明确各自的责任边界和职责,避免互相推诿,确保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明确家庭学校合作的内容,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家庭学校合作的重点内容,双方的合作不应只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解决学习问题,而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处理好他们的人格、道德、身体发育和身体发展等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实施家庭学校合作,学校可以定期安排交流研讨活动。班主任可以向专家学者学习成功经验,积极关注家庭学校合作文献和讲座,认真分析成功案例。同时,学校也应该为家长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其正确认识家庭学校合作的意义,不断增强家庭学校合作意识,加强互动沟通。
参考文献:
[1]辛凤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3(11):111-112.
[2]孔蕊蕊.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2(38):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