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体育课教学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我们的教育事业,正在与时俱进地不断改革之中,高职院各学科教学也都在不断改革创新,而作为“德智体”中重要一项体育,也应不断地改革创新,要创新就要遵循素质教育理念进行。
DOI
作者陈建波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职院体育课教学策略

 陈建波

四川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我们的教育事业,正在与时俱进地不断改革之中,高职院各学科教学也都在不断改革创新,而作为“德智体”中重要一项体育,也应不断地改革创新,要创新就要遵循素质教育理念进行。

        关键词:体育  教学策略  改革

       作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中重要的一项体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不可缺少的。有了高尚的美德,高超的智慧,而无强健的身体,事业也将一事无成。即使能做出成绩,与同等德智且身体强健的人相比,其工作效率要小得多。回顾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那是从无到有再到辉煌的发展之路。解放前的几百年间,我们的国人曾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人民与军队的健康状况甚差。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党和政府就下决心复兴体育事业,体育事业的复兴不仅是为了国际声誉,更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健康是人们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身体本钱,是保家卫国的身体本钱。毛泽东主席题词:“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在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主持下,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在以后的亚运会,历次奥运会,都证明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大国。再从我国健康事业的实践证明,体育活动是增进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以往的体育课,是用一刀切的课纲标准进行教学,虽然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需要改革的地方。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什么是素质教育?它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它倡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德育体的全面发展。其特征是,打破应试教育的三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既发展共性,也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在高职院,有不少与其它大学不同的特点,主要是设置的专业很多,所以体育要适应各专业对体育的需求,应从以一刀切标准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比如根据同学喜欢的课程种类,院校办学宗旨,可以开发出多种学生自由选择的体育课程。这也算是体育教学全校性的因材施教吧。

        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提高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培养群体精神,竞争精神,体育成绩测评,教学的艺术性,等等。下面选择其中某些项目进行详说。比如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如果一味只由教师讲解,效果不会好,因为没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应抛出议题指导学生思考讨论,搞教学民主。如思考讨论议题:体育仅是技能竞赛的项目吗?体育仅是锻炼身体吗?体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吗?等等。以讨论的方式,就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了。学生都有成就感,荣誉感的心理特征,他们便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通过热烈讨论,会形成共识:体育的本质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那些各个行政级别的体育赛事,其实质是把这项活动纳入竞争机制,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但竞赛不是目的,而是作为提高体育兴趣与热情的机制和手段。而健康也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们更愉快地生活。因为要生活就要应对生产生活中各种困难的挑战,如遇到困难怎么处理,遇到危险怎么自救,在未发生危机时,怎样预防。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的训练等等。在讨论形成共识后,为了深化和措施的具体化,还应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交流。如看视频、讲故事等等。如某些训练方式,当同学们还没有达到相当的技能水平时,真人对练有危险,这时可通过视频观看训练表演。比如当一个人在豪无防备的情况下,有人从后面抱着袭击,怎样反制?当有歹徒从正面肉体接触侮辱女生时,女生应怎样反制?这些都可以从视频中看得真真切切,每个细节动作,都可以回放反复观察研究。又如当有人落水后要去救人,又需要怎样思考判断自己施救的能力和成功的把握。这些都与施救者的体能机智有关。由于发动了学生讨论,同学们会回忆出种种可能发生的需要作好预防的事例,这会增添讨论的议题和增强兴趣。如有个学生讲了一个他听来的真实的故事:有一次有一个青年人独自旅游,探险,来到一个深谷,由于不了解当地的地理气象情况,未预料到上游突发洪水,在无路可逃的绝境下,但运用了读职大时练就的攀援本领,迅速攀上了一丈多高的悬崖脱险了。他的攀援本领,正是在读职大旅游专业时,选择的体育项目。这就是让学生自己喜欢的体育项作为重点练习的内容的结果。还有个学生,他有一个当兵的梦想,于是他除了集训练项目积极参与外,还参加了课余体育武术兴趣小组。他在学校练,回家也练。练拳击,练投掷,练射击等等。职高毕业了,他果然当了兵,成为一名出色的特种兵,在一次参加抗洪抢险中,他由于身体强健,技能过关,表现出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特色,出色完成了艰巨的任务,荣立三等功。这也说明体育改革,因材施教必将收获好的教学成果。

       再谈改革体育测评方法,在每学期对学生体育测评中,存在不公平的制度。那就是体能好人能拿到好成绩,这就形成了重体育轻技术的倾向,这样不利于体质差的学生的体育兴趣的激发。如果作些测评改革,让每个学生都觉得公平,就能面向全体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竞争兴趣。人人都有上进心,就会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浓厚的体育氛围能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怎么改,可以将体能优势与技能优势综合测评,这样会避免吃体能饭,轻技能的弊端,又可以提升体质差的学生的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再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教学怎样进行德育渗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体育教育中进行思想教育,前面谈的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就是方法之一,这里再谈另一些方法。即把思想教育融于体育活动之中,因为任何的活动都是有思想性的,体育也不例外,虽然体育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有思想性,但有意设计思想教育就更能突出。思想性是活动本身就具有的,那又怎样有意设计呢?可以在事前提示和事后总结中揭示思想因素的重要意义。如比赛前的讲话中鼓励他们要勇猛顽强,要发扬团队精神,协调一致,克服个人英雄主义,这就是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思想教育。事后总结,让学生们自我总结,团队精神发挥得怎样,出现了个个英雄主义没有。如果有,以后应怎样避免。这又是前后呼应提升思想教育成果。待他们进入社会后,这些可贵的精神,必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扬光大。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