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摘要】摘要: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国家制定新时期的教育目标,颁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以及质量规范,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英语是一门具有系统性的科目,学生在小学中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之后的英语学习效率与质量,但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较差,价值无法充分释放。为此,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引,积极探索及运用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革除教学中的弊端,全面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
DOI
作者董红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董红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三路小学  200126

摘要: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国家制定新时期的教育目标,颁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以及质量规范,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英语是一门具有系统性的科目,学生在小学中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之后的英语学习效率与质量,但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较差,价值无法充分释放。为此,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引,积极探索及运用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革除教学中的弊端,全面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小学英语;新课标;实践策略

持续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师的长期任务与目标,与此同时,新课标也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为此,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存在教学内容局限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导致教学有效性提升受阻,其次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设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及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原则,最后采取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其它学科开展教学活动融入德育元素以及科学评价学生这五个具体的措施,消除教学中的不利因素,有序提高教学成效。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内容局限

规划以及整合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前提与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将重心放置在课本知识的讲解上,忽视引入多样课外资源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学习视野被禁锢,无法多维提升能力。除此以外,教师忽视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元素,致使学生的思想水平无法获得提高。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师讲课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程中,教师虽然有意识运用新工具与新方法,但是仍旧较为习惯与依赖口头讲解和板书,导致课堂时间无法被有效利用。与此同时,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素养的培养,忽视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没有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全面发展受限。

二、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原则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新课标传递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便是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打破重讲解,轻培养教学模式的禁锢,所以小学教师在新课标推动下,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原则,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适合于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以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在主动学习中综合提升。

(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新课标体现了时代发展进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且在教学中融入具有时代性的元素,是增强教育活力的有益举措。基于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秉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并且运用具有时代化特征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在学习中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创新思维,以求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接班人。

三、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推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工具,若将其运用在教学中,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性的创新。与此同时,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工具,提高自身以及学生的数字素养,为教学以及学生的良性发展助力。基于此,教师掌握不同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与功能,在教学的多个环节运用差异化的工具,从而逐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结构。例如:教师在讲解Meeting new people这一课时,首先,在课程导入环节播放look and see”这一模块的听力音频,并且根据其中的内容设置问题,以此既练习学生的听力能力,又引出了本课的主题,相较于教师直接讲解知识这一方法,更加便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在讲解本课的单词以及语法知识时,将微课以及幻灯片相结合,先促使学生在观看微课时自主理解知识,再运用幻灯片重点讲解本课的难点,以此既将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又减少重复讲解知识的时间,有助于学生高效内化知识。由此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讲解以及展示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结合其它学科,开阔学生视野

推行结合式教学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内容,其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多样性知识的机会,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学习观念。就此,教师寻找小学英语与其它学科的结合点,并且立足此点从其它科目中挖掘相关内容,随后将其与课内知识结合在一起,有效开阔学生视野。例如:教师在讲解I have a friend这一课时,首先,结合美术科目中的元素,要求学生从自己朋友中选择一位,为其画一幅画像,随后要求学生运用今日所学的描写外貌特征以及穿着的单词对其进行描述,此方式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相较于要求学生机械背诵单词以及句式的方法,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其次,教师结合语文科目中的元素,引入《司马光》这篇文章,将英语与语文课文放置在“朋友”这一主题下,增强学生对英语课文内涵的理解,并且初步体会汉语与英语之间不同的语言风格。由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其它学科,促使学生在多样知识中开阔视野。

(三)开展教学活动,活跃学生思维

教学活动是一种具有较强灵活性和趣味性的形式,其不再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唯一的方法,而是要求教师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主体会与理解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活跃度。基于此,教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设置趣味的小游戏,调节教学气氛,为学生提供放松思维的机会。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单词后,开展接火车游戏,随机说出一个单词,要求学生说出以该单词末尾的字母为首字母的单词,以此既推动学生主动回顾所掌握的单词,又促使学生在联动记忆中活记单词。其次,教师构建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补足学生短板。例如:教师每月从情景演绎朗读比赛英语歌曲大赛中选择一种,促使学生逐渐习惯张口说英语,改变其刻板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模式。由此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打破学生思维定式,提高其思维能力。

(四)融入德育元素,实现学科育人

坚持德育为先是我国各层级教育体系所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培养其正确的行为习惯,但是目前部分教师运用的方法较为机械,没有将其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无法完全达到学科育人的效果。对此,教师注重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融入德育元素,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提高其道德修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Jobs这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中所有代表职业的英语单词,并且邀请学生阐述不同职业都有什么日常工作以及他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此既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不同职业,又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与价值的观念;其次,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以及自己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随后学生会在教师引导下,树立理想并且产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意识,以此达成理想教育的效果。由此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德育元素,并以此向外延伸展开德育,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创造条件。

(五)科学评价学生,助力素养提升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最后一环,与此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结果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为后续改进与提升确定方向;教师可通过结果评估教学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但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仅仅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对其学习素养的考查,导致评价结果显现出一定的片面性,无法为学生素养提升助力。对此,教师构建起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养。首先,教师创新评价标准,在结果导向性指标的基础上,融入考查学生学习主动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意识、文化感知力等素养导向性的指标,以此保证教学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为教师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短板与长处奠基。其次,教师引入多维评价主体,在师评的基础上,设置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家长评价这3个环节,从更多角度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表现,并且根据结果设置个性化教学方法。最后,教师优化评价方式,针对小学生心理较为脆弱这一点,多运用表扬、肯定、鼓励等正向反馈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其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推行,显现了国家对增强教育生命力的重视,所以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在其指导下改进与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为学生良性发展聚能。小学英语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全面掌握的科目,对于学生长期以及终身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与价值,但是目前其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影响学生英语素养发展。为此,教师研读新课标后,运用多样化的内容、工具与方法,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安永霞.新课标视角下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西部教育研究(陕西),2022(11):40-41.

[2]冯秀红.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探讨[J].传奇故事,2021(17):97-98.

[3]卢永艳.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