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数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中职数学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情境教学法被引入到中职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和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OI
作者朱登亚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8期
出版日期2023-09-2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在中职数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探究

朱登亚

四川省筠连县职业技术学校645250

摘要:中职数学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情境教学法被引入到中职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和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数学;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原则

1.全程性原则

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在讲新课前发挥作用,还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激发、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情境创设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不只是在某个特定阶段。

2.发展性原则

情境创设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境的创设要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

3.结合实际原则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本中数学知识还原到现实生活之中,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中高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互动性原则

教师需要以一个平等的地位和学生接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这对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一)结合专业需求,优化数学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对于数学知识的需求和应用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

例如,在教授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时,创设与机械类专业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了解这些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和意义。以机械制图为例,教师可以引入机械制图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如何被应用于机械制图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几何作图的方法来绘制一个机械零件的图形,并让他们了解到几何作图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重要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与机械设计相关的数学概念,如角、长度、面积等,以及一些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如圆规、直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引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和意义,并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除了机械类专业,其他专业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需求。例如,计算机专业需要用到算法、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数学知识,而经济专业则需要用到统计、概率、数学分析等知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来调整数学教学内容,并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情境。

(二)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构建一些实际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教授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函数关系。许多学生都会想到手机电池的电量与使用时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思路,让学生了解到函数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手机电池的电量是一个未知数,而使用时间是对这个未知数进行限制的一个条件。通过这个例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即一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通过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另外,气温变化也是一个很好的函数关系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让他们了解到这种变化可以用函数来表示。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三)设立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设立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一种重要策略,通过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围绕问题展开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例如,学习“集合与元素”时,教师可以设立以下问题情境:假设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为了求出所有座位的总数,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班级中的座位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又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集合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集合的含义。例如,可以让学生列出班级中所有男生和女生的名单,并将这些名单看作集合。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随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集合之间存在哪些关系。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包含关系以及子集的概念。最后,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或者让学生求出一个集合的子集等。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设动态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科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抽象性,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其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动态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动态画面帮助学生化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课为例,为了使学生对正弦函数的图像理解起来更简单,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利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的图像过程。通过动画模拟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利用正弦函数图像解决交流电问题、机械振动问题等。通过这些实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动态情境是中职数学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勇.中职数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对策分析[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3):136-137.

[2]蒲小兵. 在中职数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探究[J]. 今天, 2021, (6):16-1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