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平台,如何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一些有效的途径,使课程思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加深入、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OI
作者李昌兵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 12月第24期
出版日期2024-01-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李昌兵

四川省安岳实验中学  

摘要: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平台,如何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一些有效的途径,使课程思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加深入、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语文教学有效途径研究

引言:思政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不仅关乎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也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面对新时代的教育需求,高中语文教育应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师们需要做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主渠道之一,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使其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心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中语文作为文学传承的学科,通过深度阅读和讨论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传统,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与培养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选择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激发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担当,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文本,培养他们对不同观点的辨析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批判性的思考,这对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具有积极影响。

3)促进情感沟通与人际交往

语文作为一门涉及情感表达的学科,融入课程思政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情感、表达自己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学的力量,培养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使学生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保持坚定的文化自觉。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原则

1)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意味着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全面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师应该不仅关注学生在语言技能上的提升,更注重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培养他们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综合人才,通过让学生了解语文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使其对所学内容更有深刻理解,此外,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强化学生们对于实践的认知和了解,从而认识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形式的意义和价值。

2)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例如通过语文报道、社会问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工具,还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在课堂中,教师应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加主动参与,同时,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合作中共同成长,让学生们深入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知思政教育的魅力,提升学生们的道德素养。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1合理利用媒介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热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化时,教师可将相关媒介利用起来,使学生感官受到刺激,并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视频的方式呈现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学习语文知识在课堂当中,教师可引入《恰同学少年》中毛主席与父亲的对话,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内容引入文本,并提出一些有关于思政教育的内容,激发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增强好好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因此,通过媒介的合理利用,可使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形成情感共鸣,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提升学生们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

2教材挖掘思政内容

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这些文本既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塑造人生观的宝贵资源。教师在挑选教材时,应当注重选择那些情感色彩浓厚、人物形象突出的文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比如教师可以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这一文章中,各个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个性迥异,而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无疑是学生值得学习的榜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再现情境的方式,扮演文中的角色,深入感受并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解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更全面地认知和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深刻思想。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学生将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文章所传递的情感与价值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补充历史背景

教师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时,要明确思政教育和语文教育的关系,并依照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素材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往往对于精彩的故事情节或是鲜明的人物形象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赏析分析人物形象,在发表见解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如在教学《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节课时,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一人物及其所处时代并不了解,甚至感到陌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预先分享准备好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以及信仰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和电影片段这样学生能够了解到在那一时期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件,所处形势险峻,而那些勇敢请愿的青年学生又是怀着怎样的爱国热忱,从而激发学生们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们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认识到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结束语: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多样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拓展和延伸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为培养具有国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陶鸿钢 , 蒋成华 , 熊昌蓉 , 等 . 课程思政与中学语文 教学融合策略初探 [J]. 华夏教师教育 ,2022(3): 67-75.

[2] 陈婷 . 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探 索 [J]. 考试周刊 ,2020(53):27-28.

[3] 许辉 . 守好渠种好田——中学语文课堂的课程思政要 素 [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20(2): 57-5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