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任莉
四川省丹棱中学校
【摘要】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举一反三的数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对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因此,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情境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将浅要研究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数学;策略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截然不同,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情境教学法,即教师将学生带入数学家思维的环境中,帮助学生体会知识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的内涵,让教学效果达到教师的理想水平。
一、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情境教学,即教师通过利用实际问题、案例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深入感悟知识点,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一方面,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由于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而传统的高中教学课堂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恰恰也增强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另一方面,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填鸭式教学,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的情况。而情境教学通过创设趣味性、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自身的数学素养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增强教学趣味性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故事情境,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入,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与故事背景相联系,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2]。同时,故事情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
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为例:
为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熟悉感,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在课堂的开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大家算算1+2+3+…+100,并快速得出结果。”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讲述小高斯的故事:“当其他人遇到这个难题时,都会依次相加进行计算,而小高斯则另辟蹊径,通过首尾配对的方法快速求出了式子的结果”。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通过数学家故事的引入,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还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知识点的内涵。学生在惊讶小高斯聪慧的同时,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从全方位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故事情境是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数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并且能够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生活化情境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此外,生活化情境还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生活领域的应用,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3]。
以“圆锥曲线”的教学为例:
为了降低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畏难心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圆锥曲线相关的生活资料,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其实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视频:众所周知,太阳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一直在围绕椭圆型轨道进行运行,不只有地球如此运行,只要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便会如此。太阳是椭圆中一个焦点的位置,只要行星的运行速度扩大到某一程度,运行轨迹便就会呈现出抛物线或双曲线。诚然,人造卫星也需要遵循这一运行原理。依据万有引力来理解,只要是物体,便会依据这一轨道的形状来运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宇宙的基本形式看做圆锥曲线,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呈现星体的运动痕迹,也可以利用动态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深入理解该知识点。
(三)创设实践情境,提升学习效果
实践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情境的创设,教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实践带有强烈的直观性,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为例:
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利用简单常见的实验工具向学生进行演示:
①在黑板上固定两个点,并将线的两端固定在黑板上。
②将粉笔固定在细线上,利用细线旋转一周。
当完成演示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发现是一个标准的圆。接下来,教师继续进行进行演示:
③将细线的两个端点分开,套上粉笔旋转一周。
引导学生观察获得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发现是一个椭圆。由于这项实验较为直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调整的元素只有点和线。在教师的不断调整下,图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简单的实验也会带来直观的教学效果。并且使学生意识到正圆和椭圆的密切联系。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关注教学热点,丰富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创设实践情境,提升学习效果”等有效途径来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宏芳.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J].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3, (21): 82-84.
[2]林元潼. 高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应用探究 [J]. 高考, 2023, (24): 66-68.
[3]孟献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论文集(五).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 2023: 5. DOI:10.26914/c.cnkihy.2023.05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