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逐步得到落实,在"双减"的背景下,"提质增效"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同时,又能增强其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这是目前主要的研讨内容。文章就这一问题做了简要的论述,并基于现阶段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所面临的各种负担和压力,提出了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希望能在这方面的教育改革中,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DOI
作者韦晓旭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

韦晓旭

桂林市凤集小学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逐步得到落实,在"双减"的背景下,"提质增效"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同时,又能增强其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这是目前主要的研讨内容。文章就这一问题做了简要的论述,并基于现阶段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所面临的各种负担和压力,提出了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希望能在这方面的教育改革中,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策略

一、“双减”政策的解析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它在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该政策简称为“双减”政策,要求我国各个地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认真贯彻落实该意见。“双减”政策的实质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虽然提出要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量,但从它的总体要求中也指明了不能以牺牲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我们既要做到“减负担”,同时还要“保质量”,因此要将“双减”落实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在减负的同时保证质量,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的精神。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双减”教育改革的推进,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响应,努力探索,由形式的追求转为研究实质问题,不断将"双减"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教学改革全面展开,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新的面貌。但"双减"改革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部分老师盲目减负,使教育教学进陷入怪圈。如问题一:“双减”就是做简单的减法。有些教师认为双减就是减少课堂学习任务或是少布置作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这样的认识显然过于简单。问题二:密集的教学形态。信息技术辅助手段为现代教学提升了诸多便捷,彻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板书+口授授课形式,不仅有丰富的数学教学内容,还使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部分教师过于追求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形式,无限地拓充课堂内容,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原本简单的课堂变得凌乱而复杂,尽管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得不到教学的实质提升。在新时期这些突出的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走出改革误区,深入领悟“双减”政策的精神,科学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真正地实现减负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切实地落实好"双减"的要求。

三、“双减”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优化策略

(一)将课堂回归生活,化解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

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往往是一串晦涩抽象的数字和符号,由于运算原理复杂,运算原理步骤繁琐,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不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人认为数学学习没有太大意义。对此,在“双减”的大环境下,要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必须顺应教育的发展规律,引导教育回归本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应将课堂回归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生活化的意识,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改变学生对数学错误的认识,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减少畏学心理,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例如:在学习“认识负数”时,笔者为学生精心设计了生活小案例,如针对小超市的盈利和亏损现象,为学生进行了详细讲解。当“收入>成本,收入-成本=3000元”时,那么说明本月超市并未亏损而是赚钱的,利润为3000元;当“收入<成本,收入-成本=-300元”时,那么说明本月小超市并未赚钱,反倒亏了300元。通过列举生意上的亏损小例子,能够使学生轻松地理解负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增强学生的生活化意识,有效促进他们学以致用,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成效。

(二)设计游戏互动式练习题

课堂练习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富有针对性的习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及时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数学教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双减”政策推行的大背景下,当堂完成数学练习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并且如果数学练习的呈现方式设计得巧妙,那么这些练习题在学生们的眼中就不再是负担,而是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根据课堂观察发现,现有的数学练习题大多难以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数学训练环节的积极性,制约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往往反感做题、不愿做题的原因并不在于题目的数量太多,而是因为做数学习题的过程太过乏味。如果将数学课堂练习换成互动小游戏,那么再多的训练,学生们也都会乐意接受。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备课时使用希沃这个软件来制作教学课件,希沃白板中有很多小游戏,只需要教师在各类游戏模板其中加入数学知识和答案即可,制作过程也十分简单。如开展《时、分、秒》的教学中,就可以在希沃白板中设计拨动钟表、限时抢答的小游戏,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十分有效。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入了各类互动小游戏,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参与,参与的热情持续高涨,班级内的学习氛围也很浓烈。可见设计游戏互动式的数学练习题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出小学生们高涨的数学答题热情,从而消除课堂中生成的不良情绪。

(三)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

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往往成绩更高、听课更认真,数学教师应适时给予他们一定数学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在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参与学习的策略,因此他们常常在课堂中无法很快地融入到数学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传授这三个数学学习策略,它们分别是比较策略、联系策略和应用策略。

例如:遇到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点和运算法则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比较策略来梳理知识间的区别;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联系策略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立联系,促进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参与。通过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加快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速度,就能够拿出更多的时间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练习训练,减轻学生们的课后作业,进而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双减”政策。

综上所述,对于出台的"双减"政策我们不能浅显地认为"双减"就是做成简单的加减法,给学生减负就是少布置作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少一些负担,而是"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走内涵发展的路线,以不断使课堂提质增效为抓手,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向有限的课堂时间要质量,做到减负不减质。本文探讨了如何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高丙显.“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5):109-110.

[2]魏相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3):48.

[3]李虹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第二课堂,2022(02):87-8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