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作为一门广泛应用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DOI
作者和秀芬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 1月第1期
出版日期2024-03-0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和秀芬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民族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作为一门广泛应用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逐渐推进,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意义有了进一步思考。课标强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初中语文因其所学内容较多、所学内容较深较细的特点,对初中语文教师与学生提出了进一步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构建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构建、创新高效课堂,而且可以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它往往表现在细微的心理和细微的行动中。语文核心能力的内涵是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中,语文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何建立课程目标,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从教育的结果来看,我们应该从一个有能力的当代青年的成长中得到什么?当他们进入社会以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要搞清楚语文教学的这些作用,才有可能实现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核心素养是指在语言实际应用中,由学习者在语言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个人言语体验和言语素质,它是以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基础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感的综合反映。可以把语文的核心素养分为六个层面:①学习语言知识。②丰富语言知识。③语言技巧的熟练运用。④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习惯。⑤有很强的文化修养。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其内涵十分丰富,既是简单的语言能力,也是一种全面的文化素质,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化”现象,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升学率,教师必须按照学校下达的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所以,即便有新的教学理念,也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实施。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内容简单,形式简单,老师只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制定教学方案,节省时间,教学通常只是简单的灌输,这让学生更加难以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协作能力

在共享经济时代,双赢是社会的代名词,学习如何与别人合作也是必要的能力。所以,教师要让同学们进行小组探究,并通过初中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同学学习与别人合作,达到共赢效果,找到共同之处,保持差别,提升个体的核心能力。教师可把同学们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组,这样才能使大家更好地进行学习。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兼顾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小组实力要均等,不然,实力差距过大的小组反而会影响学习效果。学生的认知和知识面差异,会造成其在语文学习中存在差异。教师要重视学生群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各班都有语文学习比较好和比较差的同学。这样的合作教学能让弱势群体获益,从而改善语文教学质量。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增进他们对语文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一起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二)开展阅读活动,深化学生文化理解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对传统文化的洞察力,在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化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进行阅读活动,协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让他们通过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初中语文课上,带领学生学习《祝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勇敢面对生活”的活动。首先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让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担任组长,然后将小组成员名字写在黑板上;之后教师要组织全体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并展开讨论。比如在上《祝福》这一课时,有学生说:“我觉得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十分可悲。祥林嫂作为一名女性,本应该拥有幸福的一生,但是由于生活不幸,被命运捉弄最终落得个悲惨结局。”听到学生的述说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有学生回答:“我认为祥林嫂这样做是值得提倡的。她因为不了解社会现状而被婆婆以及丈夫所嫌弃、指责;后来又被丈夫抛弃后改嫁给一个又老又丑、贫穷潦倒的男人。生活虽然充满了黑暗和艰辛,但她并没有选择逃避生活,而是坚强地面对生活。”在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一下他们对祥林嫂悲剧人生的理解。经过深入的讨论,学生明白了:尽管祥林嫂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她依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在生活中受到欺凌后,祥林嫂变得孤僻和自卑,直到她去世后才得到人们的同情和怜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自身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制订出一套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同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今后的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波《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进展:教学与科研》2018年第6期。

[2]王翠英、周润华《立德树人视域下媒体时评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13期。

[3]梁珍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全链条单元整合教学策略》,《中学教学参考》2018年第22期。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