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蒋晓露
重庆市丰都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 408208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首先,明确了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在于确保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评价目标的高度统一,并以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设定并统一这三者目标。其次,构建了“教—学—评”体系,优化了教学流程,通过具体的教学任务、学习任务和评价方案的设计,确保评价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最后,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切实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效的策略参考,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评”目标,统一教学导向
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在于确保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评价目标的高度统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预设清晰的教学目标,并据此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及评价标准,从而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性和连贯性。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为“教—学—评”一致性奠定基础。
以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为例,该章节涵盖了正数和负数、有理数及其大小比较等多个小节,内容逐步深入,从正负数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扩展到有理数的运算、比较等复杂知识。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如使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及数轴表示法,学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等。随后,将这些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正负数,能够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等。同时,设计相应的评价目标,如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反馈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有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教—学—评”三者的紧密衔接和一致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明确了教学的方向,还确保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同时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为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和调整提供了依据,从而有效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
二、构建“教—学—评”体系,优化教学流程
为确保“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教师需在备课阶段就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这要求教师首先明确教学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规划出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随后,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方案,以确保评价能够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从而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
以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及其大小比较”章节为例,该章节主要包括有理数的概念、数轴表示、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在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可以将“理解有理数概念并掌握其大小比较方法”作为教学主题,据此设定教学任务,如通过实例讲解有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并探究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同时,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设定明确目标,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有理数,能够在数轴上正确表示有理数,并能够熟练运用比较规则判断有理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设计一套全面的教学评价方案。评价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解有理数概念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利用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数轴表示法的掌握情况,以及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来评估学生对有理数大小比较规则的熟练运用程度。这样的评价方案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为教学调整提供有力依据,从而确保“教—学—评”三者的紧密衔接和一致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体系构建,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确保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三、开展“教”“学”“评”工作,帮助学生发展
在构建了明确的“教—学—评”目标与体系后,将这一理念切实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成为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为多重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习的引导者和评价者,确保“教”“学”“评”三者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
以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需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通过生活实例,如汽车行驶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一次函数的存在与意义。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他们后续深入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绘制不同斜率、截距的一次函数图像,观察并分析图像的变化规律,如增减性、与坐标轴的交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介入,针对学生的困惑给予精准指导,同时记录下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后续评价提供有力依据。评价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包括传统的测试、作业,也应融入开放性的问题解决、项目式学习等。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解释模型的意义和应用。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全面考察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样,通过“教”“学”“评”的有机结合,学生不仅能在知识层面得到提升,更能在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通过明确统一的教学目标、构建优化的教学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深度融合“教”“学”“评”三者,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从而真正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与高质量。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我们有望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和良好数学素养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永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31):87-89.
[2]李成龙.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8):74-77.
[3]胡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2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