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客教育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邱中华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就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思考,并在实践中全面提升小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创客教育融入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小学各科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切入点,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了创客教育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客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建设的要求,新课标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了课程改革和优化的重要基础,要求各层级教育工作者能够基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思考。创客教育是源自于西方的一种教学理念,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基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创客教育的模式中,形成属于自身的想法,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或计算机设备进行转化和实现,逐步实现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与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相适应。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创客教育的研究,为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打下基础[1]。
一、创客教育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
(一)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后,教师为满足创客教育要求则会主动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本身相关的知识储备少,学生会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心理,丧失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但创客教育、小学信息技术相互渗透后,教师可用更新颖、有趣的方式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体会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提供助力[2]。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客教育在实际应用时,其教育理念对多学科知识、多学科教育资源的强调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创客教育理念,教师会科学汇总各学科资源,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合作能力、创新思维,教会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融合后,教师可按照创客教育的基本目标,发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资源优势,促进学科教学情境、创客教育目标的融合,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
创客教育是学科资源、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应用创客教育理念时,教师会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综合性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进行“跨界思考”,有利于提高小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帮助学生养成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潜在能力,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其他学科资源的应用水平。
二、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路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内容
创客教育体系中创客思维是一种新型思维模式,教师在组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还应转变教育观念,用创客思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树立“问题意识”,抓住“创新创造”的核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度思考。教师应以“创客教育理念”“创客思维”为导向,针对性地补充、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更新教学内容,用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内容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3]。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引,驱动学生思考、探究,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师生可以相互交流,让思维发生碰撞,启迪智慧。随着问题被解决时,一堂课中的知识要点也随之被学生消化理解。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需遵循合理性、严谨性、趣味性、生活性的原则。合理性,是指问题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却又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挑战。严谨的问题,能有效避免学生在思考时产生误解和歧义,让学生少走弯路;趣味性的问题,则可以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做到全程投入;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可让学生回顾生活、联系生活,将生活中的场景、事物与信息技术学习结合起来。
此外,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不得不”面对问题,从而“设身处地”地解决问题。课堂中,单个的问题不足以支撑教学情境,且一个问题的覆盖面有限,拓展空间不足。因此,教师需结合教学主题,从横、纵向设计问题,使问题串并联起来,形成完整而闭合的问题链条,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层次性。
(三)关注优秀作品的研究,完成实践经验的积累
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无论是知识文化的积累,还是学生的思维发展,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要想实现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必须将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重视起来,先扎实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的基础,再完成小学信息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家乡大桥我来画》为例,在该章节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借助画图软件,将家乡的大桥直观地展现在计算机画板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好地完成自身想法的转化和实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先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的软件、调色的方式以及快速清除的方式,还可以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绘画技能的同时,引入部分较为优秀的作品,实现学生思维的启发,让学生可以更快地找到自身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进行绘画。当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还可以从自身主观能动性激发的角度进行思考,先自行地利用计算机完成一幅绘画作品,而后将整个绘画作品的制作过程录制成视频,之后再将其引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绘画过程,更加系统、有效地完成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难度,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实践经验的积累,真正有效地扎实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渗透的基础。
结束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教育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教师主动走近学生、主动关爱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梁惠敏.创客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2):84-85.
[2]徐晓林.浅析创客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61.
[3]涂俊强.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分析[J].教师博览,2020(3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