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如果小学数学教师通过传统的方法开展教学,极易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影响效率的提高。而思维导图工具是新小学数学课上广泛运用的教学手段思维导图工具应用于日常教学环节可以帮学生建立清晰易懂的数学知系,而教师可整合并汇总数学知识,用更为形象、更为具体的方式为学生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DOI
作者马永艳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马永艳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第四小学

  摘要:如果小学数学教师通过传统的方法开展教学,极易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影响效率的提高。而思维导图工具是新小学数学课上广泛运用的教学手段思维导图工具应用于日常教学环节可以帮学生建立清晰易懂的数学知系,而教师可整合并汇总数学知识更为形象、更为具体的方式为学生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进而激发学生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具备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它理解起来稍显困难。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生理解这些较难的数学知识,以帮助小学生组建自己的数学思维逻辑,高效地学习数学。

一、思维导图于小学数学的实施价值

一般而言,数学思维导图的表达多采用树形或网格结构,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模糊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其具体应有作用分析如下:首先,教师对目前的数学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口头解释,对学生而言,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有限的,很难建立起一套精确、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而思维导图则是一种直观、可视化的形式,将数学的知识内容以树或网的形式连接起来,对学生学习、理解都有很好的效果。其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当学生在画出的思维导图时,既能体会到绘图的乐趣,又能在快乐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形成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最后,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显著区别,具有很强的抽象和逻辑。

二、思维导图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探究

一)思维导图与教学设计的融合

思维导图与教学设计的有效融合,其思维导图所具备的思维逻辑特征,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设计支持。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对当堂课程教学知识框架结构有充分的了解,然后通过对当节教学重点知识内容与重难点问题进行提炼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随后对本节课数学涉及的相关数学概念性知识、生活中呈现的数学问题、数学原理等进行展示,并语言叙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其之间的关联性、各教学环节的顺序,为今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思维导图与学生创造活动的结合

思维导图与学生创造活动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造工具。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创造的过程,即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爱好,结合自己所掌握、理解的知识内容通过分析、整合后所对知识点的梳理,通过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真思考,通过对所掌握知识内容的梳理与整合,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系统创新出具有自身个性特点的思维导图。一些学生在自己思维导图与其他学生思维导图进行对比的过程中,也会突然萌发出一些新的设计灵感,然后在已有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优化设计,从而创造出更为新颖、表现力更强的思维导图,而在对思维导图的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均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与提升。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学体,从思维导图当中获得启示

学生是课上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学校提供的思维导图训练以及教师个人开展思维导图训练外,还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内容中收获到的灵感与启发。对此,在课上,教在还未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将导图绘制在黑板上,随后要求学生组为单位自己开展预习和讨论。在程当中,学生采取模仿教师思维导方式,根据自身所理解的重点以及握的知识点,创制出有自己特点的导图,教师结合学生绘制的个性化导图收获到新启示,进而使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有效得到锻炼。

四)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的路径也较为狭窄,仅依靠学生个人的力量难以有效落实深度学习。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依靠团队的力量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意愿,按照一定的规则,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对相关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会不断进行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会被有效唤醒,进而不断深入知识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尽量使思维导图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的建立。首先,教师要使思维导图的可视化更加直观,就需要让思维导图将知识的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而教师也要面对这样一个客观的问题,思维导图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以最好的方式展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式的思维导图来展现数学知识的问题,即能够运用多张思维导图构成知识的组合,并保证对大量知识进行任意组合或构造多种方案,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深化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深度学习既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自主进行数学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应积极落实深度学习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落实深度学习理念,必须明确数学教学目标,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数学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环境为纽带加强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金霞王范武.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5).

2】张慧.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2(3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