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
何瑶
四川省仁寿县文宫中学
摘要:高中生物是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态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果,我们应当重视建立启发式学习环境和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团队合作以及使用技术工具和实践教学等方法,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为高中生物教育带来积极的变革和进步。
关键词: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前言:在对高中学生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而是应该对培养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内容,这也是新高考改革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由于生物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很多学生对生物学抱有消极态度。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以新课标为导向,进一步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实验教学方向,同时也能使学生通过实验深化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以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降低理解难度,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最终也将被应用于生活实现的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广大生物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情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现阶段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身心发展规律。
例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化的情景进行引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信息设备展示许多福全家合照的照片,让学生们看一看孩子的长相和父母的长相有什么联系,很多学生都会回答,子女的长相会很像父母的长相,又与父母的长相不完全相同。教师可以在这时引入这两个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性状都是对父母身上的遗传也是变异。通过这样生活化例子的展示,学生们对于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理解生物知识,将生物知识也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二、 探索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探索积极性
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教师应做好探索新教学模式以及开展新教学活动,以促进教学课堂形式的丰富度,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有效提升课堂成效。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能够有助于他们对高中生物知识的接受,有助于他们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高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动手技能。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一节课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模型直观阐述细胞基本结构,并联系细胞生命活动动画演示过程一同讲解该课程,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进行模型制作或手工绘制,加强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的认知和掌握,加深学生理解这一课程。不断摸索教学方式改进课程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贴合课本知识,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探索生物,理解掌握课堂知识,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三、借助生物实验,突破重难点
课堂是学生深入学习生命现象以及生命科学的重要场所。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讲授法,即教师通过详细的语言内容来解释教材上呈现的基本知识点,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生物内容的理解构建情况。新课标背景下,讲授法固然重要,但是实验法更能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们创建生物探究的环境与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中,学生们要深入学习生物教材上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总结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的功能。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要探究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并制作好洋葱临时装片以及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然后运用显微镜来进行深入的观察与分析。整个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与动作的方式,加强显微镜的操作示范,并给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实验的各个环节,总结运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整个操作过程等。如果学生的实验操作中出现了“没有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情况,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所在,自主改进实验操作步骤,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和对生物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学方式、课堂设计和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改进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具有积极作用。通过采用生物教学创新,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基于此,教师要进一步改革生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把握生物学习要点,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