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爱的真谛

摘要 【摘要】
DOI
作者傅耀董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 第2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05-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坚守爱的真谛

傅耀董

岩头镇中心小学   322200

一、心理问题现状提出

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学生能否正确地处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学习问题,会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状态,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幸福。心理健康是促进心理素质成熟的前提。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与幸福指数自然会提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

二、问题成因(原型)分析

(一)孙某,男,11岁。孙某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十分贫穷,导致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与同伴交流,缺乏自制能力,学习习惯不好,管不住自己,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对自己没有要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撒谎,欺骗老师和同学,甚至考试都不能正常完成试卷,不讲究卫生,不爱护学习用品,和其他同学相处不融洽,因为老师当众撕了他的试卷,他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情绪低落,一上学就烦躁,一看到课本就头疼。孙某的父母一直想要个儿子,终于在他们四十岁这一年如愿以偿,如获至宝。因此,孙某出生后家长特别溺爱他,对他有求必应。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养成了散漫的性格,在校也不能遵守纪律。又因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考试时写一会儿就旧病复发,不由自主的玩了起来,没有自控能力,做事为所欲为,不顾后果,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很差,看不到一点儿进步,经常受到各科老师的批评,孙某破罐子破摔,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二)彤彤,女,10岁,因为智力存在问题,什么都不会,考试都是在乡镇排后几名的孩子。主课老师经常让她打扫卫生。她整天淌鼻涕,衣服穿的像油条。她还斜着眼睛怪怪的笑着看人,看上去就是一副呆呆傻傻的样子。同学们没有喜欢她的,下课没有小伙伴。她自己单独一张桌子,在教室的最后面。看的出来,孩子十分孤独,被老师冷落了许多年。第一次看见这个让人心疼的孩子,我难过的几天都没有睡好。我必须把自己全部的爱心奉献给这个孩子,让他从头开始。

(三)豪,9岁,刚接过班来时,听别的老师说,这孩子特别好动,每节课都管不住自己,基本不拿课本,思想老是开小差。的确如此,我上课他总是不听,除了看课外书,就是到处乱跑。班里只要有人出去,他马上抢着关门,即使门跟前的同学也没他跑得快。有时,正上着课,他忽然跑出去,到走廊溜达溜达,班规、校规对他来说,没有任何作用。狠狠地批他一顿、骂他一通吗?肯定不行。因为批评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所以,我没有在同学面前批评他。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观察,我倒觉得他挺可爱。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只有喜欢你,才会乐意听从,接受你的教育。我决定与孩子拉近关系,使出我的杀手锏——表扬,这是我对付调皮孩子的灵丹妙药,屡试不爽。

三、辅导策略与技术

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调整认知方式,改变生活习惯,积极上进,从改变自身的卫生状况做起,坚持按时洗衣服、洗澡;上课专心听讲,努力去写作业,会多少写多少。同时与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把更多的关爱送给孩子,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鼓励孩子进步,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并不讨厌他,老师与家长联合起来,平时要要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他的同学联系,让同学们平时多和他交流沟通,多和他一起玩耍,改善他的人际关系。利用激励机制,矫正他的厌学心理。
四、辅导活动与过程

以帮助孙某为例:

笔者:你好,请问最近你遇到了什么困惑(了)呢?可以和我说一说吗?

孙某:我不想上学,一到学校就很不开心,很烦很烦,心里非常痛苦。

笔者:在学校里有哪些让你很不开心的地方呢?能不能说给我听一下呢?孩子。

孙某:老师经常批评我。

笔者:这件事听起来真的会让人很不开心,但你还是能坚持每天按时到校,说明你真是一个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好孩子。我能问问老师都批评你什么了吗?孩子。

孙某:老师说我不遵守纪律,上次看到我没在好好写试卷,就把我的试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撕了。我心里真的很受伤。

笔者(拉着孩子的手,笑眯眯):孩子,那你一定很难过吧。

孙某:是的,老师一定是特别讨厌我,我觉得老师是针对我的,看见我就心烦,所以才把我的试卷撕了的吧。

笔者:那其他同学如果表现不好,不好好完成作业,老师会怎么样呢?

孙某:老师会严厉地批评他,如果字特别差的话,还会把他的作业给撕了,可能还会叫家长到学校。

笔者:这样啊,看来老师对每个同学都是这样一视同仁的。不是针对你的啊。

孙某:嗯,是的,可能是我真的表现得太差了吧。

笔者:我觉得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好孩子。你想以后表现得好一点吗?

孙某:非常想。

笔者:孩子,你觉得怎么表现是表现好呢?

孙某:我认为,要遵守学校的纪律,不欺负别的同学,上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课,积极回答问题,还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把字写得工整一点。

笔者:你能一下说出来这么多,看来你真的知道怎么做了,我相信,以后(也)你一定会按照(你)自己说的这么去做的,是吗,孩子?

孙某:老师,我会努力去做的。

笔者:我相信你,期待你的最佳表现!咱们拉个勾好不好?孩子。

五、辅导反思与成效
孩子们反应,自从和笔者沟通、交流以后,心里的矛盾消失了。他们开始变得活泼、开朗,也开始喜欢班里的同学和老师了。他们现在开始喜欢上学了,因为好多同学现在都找他们一起玩,他们觉得上学很开心。课间他们经常哼着小调,笑容天天挂在他们的脸上与嘴角。有的时候上课时老师会提问他们,他们都能回答出来呢!老师经常夸他们在进步,另眼相看了。我坚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他们现在上课也能管得住自己了,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懂的问题就问老师和同学。每次作业他们都认真写,各科老师都夸他们进步特别大!有时老师还会给他们一个小小的奖励呢。

经过我的调教,这些孩子进步真的挺大的,上课时比以前更专心了,能积极举手发言了,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字也在努力的写好!看来,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家长反应,这些孩子现在可爱干净了,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每天回家,都主动自己洗衣服,校服也穿的干干净净的。晚上写作业,再也不磨磨蹭蹭了,总是主动去写作业。写完作业后,经常帮着家长整理家里的物品。他们真的非常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对孩子的帮助。

六、案例点评与价值

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出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对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教师更要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指责。家长也要注意家庭教育,不良的家庭教育很容易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个性不好的习惯。而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往往能影响他的品质、性格,乃至影响他的一生。虽然通过五次咨询,最终消除了来访者的厌学情绪,来访者的家人和老师均有好的反馈,但是我觉得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一是专业知识不牢固,第二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明了,有的时候会不能立马接上来访者的话,想出最好的回答;三是没有有效把控时间。

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教师应该是最有爱心的人。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关心、体贴、关爱孩子,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一起聊天,一起玩游戏,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让他们和老师做知心朋友。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尊敬老师,当然老师也要尊重孩子。因为孩子也是有人格的,爱是相互的。孩子感到了老师对他的爱,他就要用加倍的爱来回报老师。有了这样的爱,他们在课堂上就会专心听讲,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班集体,高尚的品德就会慢慢地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