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共育网,合力促成长

摘要 【摘要】
DOI
作者金宇素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月2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4-04-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妙用共育网,合力促成长

苍南县星海学校   金宇素   325800

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重管轻育”现象严重,导致家校共育难以实现。以育代管体现了教育性、实效性,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育代管是基于当前教育现状对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时代性思考,是学校联合家长以引导教育代替传统形式的管理约束,“以育代管”背后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个性,在拉近学校、学生、家长三方距离的同时,提高整个教育过程的效率。

一、搭建网络平台“校”做“家”的引路人

(一)关注微官网学校公众号,树立科学教育观。

学校定期推送法制、安全、科普等信息内容,传播科学家教理念,家长随时在官网上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推送相关学习培训材料,开展家校之间互动交流,创设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网络培训新模式。

  (二)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小苔花中队”,为班级家长搭建育儿交流平台

我设置一周一案例、教子有方专栏,定期推送德育专家的讲座和文章,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比如,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可能会产生的心理问题,家庭教育需要给予孩子什么,家庭教育常常陷入的误区有哪些,孩子进入叛逆期以何种方式进行教育等。家长在闲余时间动动手指就能够看到这些内容,同时,也可以向后台反映自己的疑惑或是在家长群中讨论。这样,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拓展,就能够有效减少学校的后顾之忧,学生在校或在家都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建立班级微信群,让家长多维度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建立微信群,邀请科任教师和家长加入,以我和科任教师为信息发布主体,以网络软件为媒介,向家长推送班级新闻、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我对学生课堂表现、课间活动、校园生活拍摄下来,制作成学生成长相册并向家长推送,家长能及时直观地感受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同时,家长也可将这些内容进行保存和收藏,作为见证孩子成长的重要资料和美好回忆。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家校沟通效率,又能更好地吸引家长参与,促进新时期家校共育的良好发展。同时将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发至微信群里,家长利用手机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与每个教师交流,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

二、搭建实践平台,寻找以育代管的有效途径

(一)倡导“亲子共读”,走进孩子内心世界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

班级开展了“读书节”活动,活动的主题是:阅读滋润情怀,书香启迪智慧。倡导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把读书活动引入家庭。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定阅读书目,利用微信群要求家与孩子一起购买书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活动要求家长多关心孩子的阅读情况,让孩子多读书,少玩游戏,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极构建“书香家庭”。活动结束后对班级涌现出的“读书之星”进行了表彰奖励。

(二)做足重大节日仪式感,引导家长走上“育”之路

每逢重要节日,正是家校共育的契机。我通过主题班会课让孩子明白节日的由来及意义,再布置亲子任务,如“妇女节给妈妈洗脚”,“端午节亲子编蛋袋”,“父亲节送手工礼物”……要求这些亲子活动时拍照或者拍视频发朋友圈我把每次活动做成一次活动影集放在班级公众号,并推送到学校官网,让全校师生都看到,让每一次活动都在家长的心里留下“育”的印记。

我同家长结合两个传统节日——端午和冬至,策划了两个主题活动,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长同我策划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端午安康,北京加油。孩子们在动手包粽子、编彩色蛋袋、欢乐撞蛋等活动中,感受节日的乐趣。同时,孩子们心系北京疫情,绘画支持北京抗击疫情。

“传承文化,情暖冬至”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包饺子、搓汤圆、讲节日由来与意义,在其乐融融的节日活动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传承。

孩子们在看、玩、吃、乐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家校携手共育之路在不知不觉中拓开、拓宽、拓深。

搭建互相“深入”平台,促进“以育代管”落实

一)定期家访,深入家庭教育现场。

家访过程中,不光了解了学生家庭环境,在家的生活学习等情况,还和家长促膝长谈,对生在校的学业、课外活动情况进行介绍,并耐心听取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与嘱托,交流了教育子女及家庭教育的观念与方法。同时,也认真记录家长所提的意见与建议,并帮助家长改善教育现状。

家访的目的不同、对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根据不同家长对象,因人而访

(1)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溺爱型家庭,交谈时,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适当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

(3)对放任不管型家庭,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改变对孩子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提出放任不管孩子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要根据不同事件背景,因事随访

(1)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后而沾沾自喜时,家长也容易被学生的情绪感染,觉得自己的子女真的具备这样的水平,而跟着子女得意忘形。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给他浇浇冷水,并激励他能再接再厉。

(2)当学生遇到挫折而悲观失望时,虽说失败并不可怕,但一旦一蹶不振往往会破罐子破摔,丧失进取心,从而无心向学,造成更糟的后果。此时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呵护与鼓励。

(3)当学生受到较强的刺激而出现严重后果时,学生受到挫折时是心理最脆弱的时候,这时予以家访,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并配合我们及时疏导,帮助子女走出困境,这时予以帮助可以让学生感动一辈子。

总之,定期家访,深入家庭教育现场,能加深教师与家长感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设和谐家校共育氛围,促进以育代管的落实。

教育不等于管理,以育代管才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最好的方式。家校共育取得成功需要学校、家长增进交流,相互配合。以育代管”,助推家校共育,助力学生成长,有利于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满意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家校关系。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