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以“德”育心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文化自信心德育路径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文化自信心德育路径。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提出了一套以“文”化人、以“德”育心的德育方案。该方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道德品质,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DOI
作者李美芳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 1月第2期
出版日期2024-04-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以“文”化人,以“德”育心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文化自信心德育路径研究

李美芳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燕喜小学 5134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文化自信心德育路径。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提出了一套以“文”化人、以“德”育心的德育方案。该方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道德品质,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德育;文化自信心;德育路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文化自信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文化自信心,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本民族文化,也是其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因此,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文化自信心德育的有效路径。

1. 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滋养,更能在无形中塑造他们的品格和情操。因此,营造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打造这样的文化氛围,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校园内的公共空间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在走廊、教室、图书馆等地方悬挂历代名人的画像和他们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设置传统文化宣传栏是另一个有效的途径。宣传栏可以定期更新内容,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典故、艺术成就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如书画、手工艺品等,并在宣传栏中展出,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另外,音乐是心灵的食粮,古典音乐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校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或放学时间,播放一些古典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这些优美的旋律不仅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还能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他们的言行举止会更加文雅得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会更加深邃宽广。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不仅是他们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2. 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学校作为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定期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度以及培养文化自信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流动的笔触和深厚的内涵深受人们喜爱。通过举办书法比赛,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还能在挥毫泼墨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比赛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从而在无形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诗词朗诵会则是另一种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活动。通过朗诵古代诗词,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在朗诵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理解诗词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这无疑是对他们文化素养的一次全面锻炼。同时,诗词朗诵会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此外,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也是学校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传统节日食品、进行传统游戏、表演传统节目等,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学校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文化自信心。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教育始终被视为国家的根本、民族的未来。而在每一所学府之中,除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秀的师资力量,那无形的校园文化更是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因素。校园文化,它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田,引领他们走向光明与智慧的未来。校园文化并非简单的规章制度或校园风景,它更多地体现在学校的精神内核中。这种精神内核,是由学校的传统、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学校的办学理念等诸多元素融合而成的。当一位新生踏入校园,他首先感受到的,便是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它可能表现为学长学姐们的热情帮助,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或是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学术讨论与文艺活动。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当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其次,丰富校园生活,举办各种学术、艺术、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再者,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传统的师生界限,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感受到学术的魅力和人性的温暖。此外,学校还应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一个美丽、整洁、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校可以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观,使每一处角落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文化自信心德育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特点,我们可以构建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案。这套方案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道德品质,还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庆吉. “双减背景下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探究[J]. 甘肃教育研究, 2023, (07): 122-125.

[2]程剑.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策略[J]. 华夏教师, 2023, (17): 6-8.

[3]甘俊林.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价值和方法探究[J]. 亚太教育, 2023, (06): 61-6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