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赵丹
房县门古寺镇初级中学
摘要:探究性学习模式作为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将其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语文;初中语文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不足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中,教师们虽然意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有效落实。大多数课堂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考能力。许多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难以将探究与语文学科特点有机结合。探究过程往往局限于表面的资料搜集和简单的问题讨论,缺乏深入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运用实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仍然将获取知识、提高考试分数作为首要目标,忽视了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的准备不足。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未能充分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难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激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不足的现状。
(二)教师和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存在认知误区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和价值存在认知误区,这严重制约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部分教师将探究性学习简单等同于学生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在引导和支持方面的重要作用。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学生就能自动完成有效的探究学习。这种观念导致探究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学生往往无从入手或陷入无效探究。另有一些教师将探究性学习视为额外的教学负担,认为它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而影响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这种功利化的认识使得探究性学习难以在课堂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开展。
学生方面同样存在认知偏差。不少学生将探究性学习等同于查找资料和简单的小组讨论,缺乏对深层次思考和创新的追求。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面对开放性的探究任务常常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有些学生则将探究活动视为可有可无的课堂游戏,未能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价值。这些认知误区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深入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意义,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认知,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学习观。
二、优化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设计,构建适合探究的语文课堂
要有效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师需要从教学设计入手,精心构建适合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设置富有挑战性而又切实可行的探究任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探究价值,并适当引入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语言文字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任务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和开放性,既要有基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入门,又要设置高阶思维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探究形式,使语文学习与真实情境紧密结合。
在课堂组织方面,教师应打破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课堂结构可以采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反思总结"的基本框架,但具体实施时要根据探究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调整。教师要善于创设支持性的探究环境,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置讨论区、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等。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介入,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性建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思考、拓展视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引导他们反思探究过程,总结探究方法。通过这些创新性的教学设计,逐步构建起一个开放、互动、富有探究氛围的语文课堂,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二)培养教师引导能力,提高探究性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的探究性教学能力是优化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的关键。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支持者。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师应该主动参与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探究性教学经验。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实验和创新,尝试不同的探究性教学策略,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要重点提升设计探究任务、组织探究活动、评价探究成果的能力。在设计探究任务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探究的重点和难点,设置既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探究问题。在组织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学会适度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同时又能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引导。教师还要掌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既关注探究结果,更要重视探究过程和学生的进步。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教师应逐步形成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深入的思考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探究性教学策略,真正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三)优化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和成长。为此,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探究过程、探究态度、探究成果等纳入评价范围。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探究学习状况。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在探究中的进步和创新,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建立探究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探究历程和成果。定期组织探究成果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设立探究之星评选等奖励机制,表彰在探究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注意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是结果。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假设、努力求证,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形成重视探究、鼓励创新的学习氛围,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
还应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长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和支持。向家长宣传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探究的环境和机会。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探究活动中来,共同见证和分享孩子的探究成果。通过多方协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支持探究性学习的良好局面,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持。
结语: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教育者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创新。通过深入分析现状,创新教学设计,提升教师能力,完善评价机制,探究性学习模式必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更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强有成.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1,(33):91-92.
[2]杨志江.浅谈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2021,(39):193.
[3]李淑英.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策略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五中学;,2021:5. DOI:10.26914/c.cnkihy.2021.02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