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整本书”阅读教学更是这一环节中的核心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更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DOI
作者吴水尖
机构地区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吴水尖

晋江市英林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整本书”阅读教学更是这一环节中的核心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更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

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是当前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本文将探讨立足核心素养的书目开发、巧设悬念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角色转变和思维导图法的运用等方面,探索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一、立足核心素养,开发阅读书目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谨慎选择适合的整本书阅读书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教育实际情况,推荐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书籍。这样,学生能在阅读中拓展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例如,高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史记》、《左传》等,都是适合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书目。以《左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这篇文言文类文本虽然晦涩难懂,但在教师的引导和课堂讲授后,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其阅读和学习方法,解决生僻字词的障碍,初步了解“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并了解其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在讲授课文时推荐阅读《左传》,这部作品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构建。同时,其中蕴含的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和“民本”思想,也是中国优秀传统精神,有利于学生鉴赏和传承。这样的整本阅读书籍有助于学生语言、思维等全面发展。

二、巧设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整本书阅读往往需要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巧妙设置悬念,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阅读积极性。

以高一语文人教版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为例。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古典小说的背景和情节,让学生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选取小说中林冲被发配到沧州的片段,生动地讲述给同学们听,并在最紧张的时刻打住,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原著,探索林冲在沧州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悬念设置,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中,寻找更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

三、教师做好角色转变,积极进行阅读指导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教师需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阅读的引路人,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以《红楼梦》为例,通过研读和悟读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勾画批注,标记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并分享他们喜欢的原因。这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有助于提升他们对语言艺术的鉴赏能力。例如,“宝黛初会”这一经典场景的描写,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宝玉、黛玉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悟读。这些问题应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例如,“《红楼梦》中的家族和社会关系对人物性格和命运有何影响?”这一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除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悟读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交流和碰撞,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发挥好引路人的角色。通过研读和悟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感悟能力。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四、运用思维导图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整本书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把握整体结构和重点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红楼梦》为例,这部作品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对于初读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法,将书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的发展以及主题的演变。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深层含义。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读一遍《红楼梦》,对整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将这些信息整理成一张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可以用不同的图形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人物和情节,用箭头和线条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同时,还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加入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通过思维导图的辅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和人物关系,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结语: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需立足核心素养,精心挑选阅读书目,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阅读引路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思维导图法,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整本书的结构和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我们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还能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建仁.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A5):25-27.

[2]陈继荣.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学周刊,2023,(36):70-7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