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梁晓
南宁市江南区翠湖路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31
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最快速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一生自我认知发展的基础时期,他们能通过识字、阅读等方式获取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逐渐建立自我意识,并让其有进一步的发展,初步建立并完善自我评价。这一时期的学生的生长发育最旺盛,可塑性最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若是好好抓住这个阶段,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好的文化教育,还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涯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统编语文教材
生涯教育着眼于未来,是起步于现在,连接未来的一个过程,是为了培养学生长远看来的眼光,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面向未来。若是学生目光长远,有目标并且明确,就越能明白此时此刻他们的学习,他们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看清楚,明白了,就越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越能规划好自己走的每一步,越能担负自己的责任,人生道路也自然一片坦途。
生涯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好呢?自然是小学阶段最好。《心理教育学》提出:“因为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6-12岁这个年龄段,是个体发展的基础时期,这个时间段的儿童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自我是有一定评价。其对到的概念的认识也已经从只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动机和效果来统一评价道德行为。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而处在这一关键时期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特别敏感,再通过适宜环境的影响,某种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也比较快,低年段则是一切的最初。
低年段小学生生涯教育相关内容
《教育心理学》提出:“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 根源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特点,为他们做好职业生涯教育。
具体生涯教育内容是什么?对于这点,上海奉贤区中小学为制定了小学生生涯教育课程框架,以下引用低年段生涯教育部分内容:
小学的生涯教育,大部分内容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塑造良好的性格,正向积极的价值观等方面,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引导着学生一步一步为了目标而努力着。
了解了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意义,下一步便是要尝试着怎么与语文学科相融合,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仔细研究其内容后发现,生涯教育的内容其实和语文学科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内容有相当多的融合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其中,“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这部分内容,与生涯教育的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社会而言,一位能有一定的审美,继承优良传统的个人,更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于个人而言,一个人若是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则能更好的面对人生的风浪,若是有了一定的审美,继承了优良传统,良好的品德等,良好的底蕴促进的个人生活的趣味性,可不就是人生一片坦途吗?
既然找到了共同的点,在课堂中有意识结合学生年龄段所特有的心理规律,有意识的将生涯教育的内容和语文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有机结合,就能很好地将生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了。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6-11岁这个发展时期,学生已经进入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们并期待他们完成社会任务,他们追求工作完成获得的成就感以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师长的认可与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则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儿童就会自卑,进而自我概念的形成,不利于其生涯教育的开始。
生涯教育的内涵是引导学生确立一个明确目标,明白学习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做的每一步努力,都不再迷茫,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积极面对并解决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根据长期观察,一位学习有明确目标的孩子,他的眼神往往透着坚定,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为了这个明确的目标,积极的规范自己学习习惯,严格要求自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勤奋刻苦地学习,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位孩子,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长大以后能去北京读大学,为了这个目标得意实现,他努力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专注力高度集中,他6年的小学学习生涯中,几乎每一堂课他都做到了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课堂上牢牢记住老师教授的每一个知识点;他坦然地面对自身的短板,他深知自己思维不太灵活,所以他认真刻苦,认真对待自己的错题,及时清理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如果跟不上,还会自己给自己增加练习;他做到了在班级成绩优异,但仍不敢放松,因为他明白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另外几个孩子,不管是希望自己成绩能理想也好,还是明白学习很重要的孩子也好,当他们明确了目标,便几乎如此。
可以说,能长期坚持做到以上几点,对于常人而言,是十分辛苦的,但是这些孩子一旦有了目标,便是再辛苦,这些孩子也能忍耐,因为他们明白为此付出是为了什么。
所以,生涯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有着正向积极的作用的。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目的的、慢慢渗透生涯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则要十分慎重。
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全面认识目前语文教学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国家部编版,具有突出德育为魂、突出能力为重、突出基础为先和突出创新为上四大理念,其中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刚好和生涯教育的主题想温和,目标一致,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和自我认知内容想结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生涯教育的教育主题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从课文当中挖出和生涯教育相通的语文要素,在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情感教育的同时,渗透生涯教育的内容。
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长大了我要做什么》,在这堂课当中,有许多内容可以和生涯教育融合,比如兴趣爱好,比如职业认识等等,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认知,比如认识常见的职业,知道自己父母的职业,在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相关职业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职业和原因,初步建立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兴趣。
又或者三年下册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中,这篇课文关于裁缝和顾客的性格特点,又可以和生涯教育的自我认知中的“我真棒!”相融合,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学生对自我性格,情绪等方面的自我肯定,其目的是让学生更正面,客观的认识自己。那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了解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不同性格特点之后,请学生评价其对他们性格特点的好坏,由此拓展,让学生通过了解身边的朋友是急性子或者慢性子并对他们做出评价,再由人到己,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性格并对自己做出评价,又在与同学的讨论中,让学生明白性格并无好坏之分,更重要的是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充分、更客观的了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力上的认知,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生若能提高自我认知,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内心的迷茫,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9课《大象的耳朵》为例,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是: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则是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所以我们没必要盲目攀比,没必要拿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势相对比,这是这堂课情感与价值观的内容,也是这堂课的难点,但这刚好和生涯教育低年段二年级自我认知部分相通,通过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什么特长,再到评价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自己的特长优势,让学生对自己的优势长处有进一步的了解,建立学生的自信,积极向上的人格。
综上所述,利用语文教学和生涯教育内容的相同点,有效将两者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生涯教育的启蒙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成为一个自信的、有责任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张钰.为未来插上翅膀 中小学生生涯教育案例集【M】.华东师范大学,王焰,2020
2、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命题研究组.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