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抽象能力培育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费兴建
四川省丹棱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
摘要:纵观初中数学课程,其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征,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将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作为开展数学教学的基础。鉴于此,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抽象能力培育的方向,并通过问题驱动、生活案例、数形结合、具体情境等多种方式,创新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更好的实施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抽象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课堂上单纯的教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进行教学上的变通,结合日常的教学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教学活动,注重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抽象的能力解决数学问题,助力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一、构建“问题驱动”,初步形成抽象思维
初中数学的知识相比较于小学课程有了明显的抽象性,这也导致很多的学生在学习中只理解了皮毛知识,缺乏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为此,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表层看深度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其实就是具体现象存在的共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能力,那么理解起数学知识来便十分的简单。[1]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运用练习题的方式设计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开展问题分析,达到拓展学生抽象思维的目的。
例1:现在有下图这样的一组图,随着序号的变化,点的分布以及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请找出规律并思考第18个图当中,会有多少个点?
这道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最传统的解决方法,就是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完成解答。如果学生无法找到规律,也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模仿前几个画到第18个图形,就可以得出最终的答案,但是耗费的时间会较长。从思维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观察图形的整体,按照题干的要求来找到其中存在的规律,随着下方序号的增加,点数的数量也逐渐的增多,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找到一个包含的表达式,为
。随后,教师便可以继续提出问题:“请说出你的解题思路?”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有的学生直接带入数字进行计算,有的学生继续观察图片,按照图片来找到
个图的公式。
上述例题可以看出,想要加快学生解题的速度和能力,就要结合题型找到便捷的计算方法,而运用抽象的思维,能够助力学生找到数学问题的本质所在,进而可快速得出答案。
二、立足“生活案例”,强化学生抽象认知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考问题,并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解决一些疑难类的问题,这才是开展数学教学的本质和意义。为此,教师在培育学生的抽象能力的过程中,可通过一些生活性的数学案例,让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去进行思考,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习知识的意义所在。[2]
例2:甲、乙两名学生分别从A、B两个地区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而行,并且在甲、乙两人相遇之后,甲的速度和方向不变,乙的方向不变,但是速度比之前快了1km/h,结果在甲到达目的地之后,乙还需要30分钟才可以到达终点,求解乙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在求解上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实际生活中的运动问题来进行求解。通过题干的内容可以得出,在甲和乙相遇之前,两个人走的路程以及时间是相等的,在相遇后,乙的速度有所改变,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同桌互动的方式来分别扮演甲、乙两人,一边交流一边思考问题的解答方向,学生在交流中列式可以得出:,结合方程便可以求解得出答案。这种生活化的案例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的能力。
三、依据“数形结合”,搭建抽象思维平台
数学抽象能力其实指的是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具体来说,需要学生将具体的事物延伸为抽象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环节,需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去探索数学知识、数量关系。[3]为了全面的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长时间数量转化为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3:有一个线段BD,现在将线段的两个端点作为圆心,运用相等的半径来进行画弧(见下图),A、C为两个弧线的交点,将这两个交点和两个端点进行连线,最终形成一个四边形,如果四边形中AB的长度为4,BD的长度为,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
该题需要学生运用抽象的思维来找出图形当中所蕴含的数学概念,一些抽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但是抽象思维差的学生,却一头雾水。在具体的解题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尝试运用画一画的想法来得出结论。在后续的几何类问题时,便可以让学生从图形的角度出发,找出其中蕴含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
四、创设“具体情境”,发展数学抽象能力
学生抽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见效的,而是需要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引导,并且需要和空间想象、模型构建等多个能力一同培养。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还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学生构建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探索数学知识,发展其数学抽象的能力。
例4:现在有几本书,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以最大化,学校决定将这些书两两来进行组合,将组合好的书籍颁发给表现优秀的学生,现在已经知道书类的组合有28中方法,求解学校所评选出来的优秀学生有多少?
在求解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题目来为学生设计一个新颖的情境:在一次联谊会上,每一位学生需要和其他的学生跳一次舞,一共需要跳舞28次,请思考总人数应该为多少?这一情境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学生很快便可以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五、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的能力,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一些练习题思路创新的方式,让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得到发展。另外,还要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实现思维能力、抽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抽象能力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0):86-88.
[2]陈佳,郭宇宇,斯琴其木格.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抽象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06):1-3.
[3]李德宝.初中数学应加强四种关键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讯,2023(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