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习作教学效果的路径探索
秦帅
彭店乡中心小学校 628431
摘要: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领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除了知识教学,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也逐渐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训练的方法进行了研习,希望得出的结论能够对今后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作训练;路径和举措
目前的小学教学是听、说、读、写综合的教学过程。近些年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训练也逐渐开始走进大众重点认知的范畴之内。写作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以及帮助学生获得多项技能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训练应该被重视。教师要从课内、课外等多个角度创设相应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贡献力量。
一、从情感系统入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写作质量和水平与个人的情感以及经历有关。深究一些写作能力水平高的人之后不难发现这些人至少都是情感非常丰富的人。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系统建设。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升华自己的情感,丰富和充盈自己的情感体系。丰富情感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阅历,另外一种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经历和阅历都明显的不足,所以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群文阅读、趣味性阅读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充学生的眼界和认知,在广阔无垠的文学海洋中见识更多来自情感方面的内容以此来充盈自己的情感体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下册中《红楼春趣》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红楼梦相关的章节引入教材教学当中,例如《宝黛初会》《黛玉葬花》等等,在创设好了课外群文阅读的体系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系统的阅读以及自学研究。在小组学习中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在分享的过程中充盈自己的情感等。在《红楼春趣》中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众多大观园中的青年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故事,体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突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等等。《宝黛初会》、《黛玉葬花》等的阅读亦是如此。通过这些细节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更多的情感抒发方式,让学生的写作更加有血有肉。
二、实行多样化的教育
多样的形式是丰富小学生写作能力、学习提升的重要教学举措。只有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的体验感才会多样化,学生也才会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完成自我意识的升华。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习作训练的多种形式。例如让学生的素材积累更加生活化、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实践化、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化等。通过生活化、实践化、轻松化的教学,助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提升。
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可以以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四季的雨,引导学生对自己记忆中秋天的雨进行回忆,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化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写作内容更加丰满。通过实践化的情境进行教学可以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学生们到田野中感受劳作、阳光、动物、新鲜空气以及和煦的微风等带来的舒适感。引导其通过触觉、视觉、嗅觉、听觉等来感受自然以及生活的美好。这样的学习形式对于学生快速的掌握写作素材、升华情感等都有巨大的帮助。另外这样的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等都有重要的客观意义。
三、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等都有非常优势的成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营造多样的学习情境和场景,能够打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来自经验传输方面的壁垒和限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跨时间、跨地域的学习。另外,信息化的教学还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和整合资源,对于学生的教学优势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学习场景中学习成果自然也会有所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传统节日》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全国各地的传统节日,以多样的、喜气洋洋的氛围,深化学生的视觉体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并且对全国各地的传统节日有所了解。这些画面、视频中的知识等都是学生们良好的写作素材。在观看视频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进行随文练笔,趁热打铁,巩固学生们的知识,升华学生们的认知和写作技巧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升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从学生的情感培养、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情感表达等插上腾飞的翅膀。以此来升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捷.”目标导向式评改单”让作文评改高效简单[J].教学与管,2020(20):35-36.
[2] 田正权.指向主题生活习作的综合性学习研究[J].中国教育学,2020(S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