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摘要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重心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初中化学作为引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的起点,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塑造。因此,如何围绕核心素养,制定并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旨在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为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推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DOI
作者白海英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5月第10期
出版日期2024-05-1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白海英

吉林省双辽市柳条乡中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重心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初中化学作为引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的起点,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塑造。因此,如何围绕核心素养,制定并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旨在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为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推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借助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这不仅要求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更要求他们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化学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实验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层面的探析,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学核心素养。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颜色、状态等宏观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微观原因。例如,通过加热铜丝使其变黑,再加热黑色物质又变回红色铜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物质的颜色变化,并理解到这是物质性质变化的体现。进一步地,教师可以借助分子模型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铜丝加热变黑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变化,从而培养他们的微观探析能力。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现象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层次化任务设计,塑造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知识点,设计从基础到高阶的层次化任务,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塑造他们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提升核心素养。同时,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水的组成”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层次化任务:

任务1: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并记录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及其性质。(基础层目标)

任务2:分析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原因。(中间层目标)

任务3:结合化学方程式,理解水在电解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并阐述其质量守恒的原因。进一步探讨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与守恒。(高层目标)

通过这些层次化的任务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水的组成这一基础知识,更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形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同时,这样的任务设计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至关重要。一个充满趣味与活力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氛围的课堂环境。在实验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简要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一定律背后的原因。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如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与预期不符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新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一个充满趣味与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知识,更能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培育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全面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升华

初中化学教学,除了传授学科知识,更承载着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应用化学知识于生活的重任。为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是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潜在影响。以“燃料及其利用”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问:“为何甲醇作为燃料使用时需格外小心?”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燃料安全使用的重要性。而在“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为何必须严格遵循实验步骤并确保设备密封性?”旨在让学生体会科学实验中的严谨态度和责任心。此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视野,引导学生探讨化学与环境、社会的深层次联系。例如,在教授“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时,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为何我们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转向清洁能源?”以及“如何合理处置化学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社会意义,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更能够让他们在思考与实践中提升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升华。

参考文献:

[1]袁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0):43-45.

[2]桑婷婷.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10):57-5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