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社会能力发展的培养

摘要 【摘要】当下的学前教育中,幼儿的社会能力发展成了重要的学习内容。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幼儿阶段,社会技能的培养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教育具有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这使得幼儿园在社会技能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DOI
作者蒋艳丹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5月第10期
出版日期2024-05-1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社会能力发展的培养

蒋艳丹    仁寿县禾加镇幼儿园

摘要:当下的学前教育中,幼儿的社会能力发展成了重要的学习内容。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幼儿阶段,社会技能的培养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教育具有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这使得幼儿园在社会技能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社会能力

探索角色扮演,展现独特魅力

表演时一项很有趣的活动,幼儿由于年龄小,对表演更具独特的天分。因此,角色扮演在幼儿教育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犹如一把魔法钥匙,开启了幼儿们探索社会角色多样性的大门,让他们在角色扮演的奇妙旅程中,不仅收获了无尽的乐趣,更有助他们社会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玩具交换会”的活动,角色扮演策略的运用仿佛给整个活动注入了灵魂。教师以她的智慧和创意,为幼儿们设计了一系列鲜活、有趣的社会角色,如卖家、买家和管理员等。每个角色都承载着特定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等待着幼儿们去探索和体验。当幼儿们穿上角色的服饰,戴上角色的帽子,他们仿佛真的变成了那个角色,开始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卖家们摆出了自己的玩具摊位,卖力地介绍着自己的宝贝,吸引着买家们的目光;买家们则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玩具,与卖家们讨价还价,乐在其中;而管理员们则忙碌地维护着市场的秩序,确保每个角色都能享受到活动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更学会了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他们开始懂得关心他人的感受,愿意为集体的利益付出努力。这种同理心和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幼儿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角色扮演策略还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多样性。他们开始意识到,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每个角色都在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二、借助交流互动鼓励幼儿合作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运动教育工作者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内容的规定中可适当融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元素,这样一来,可以让幼儿在参与体育训练过程中时刻受到社会发展内容的熏陶。当然,教师设计的体育活动也要积极鼓励幼儿,通过合作,通过配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幼儿之间可以借助交流和互动,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还要重视为幼儿创造各种机会,接触社会性品质,有目的的对幼儿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

例如,在排队时,如果教师告诉幼儿抬起手臂与前人肩膀同宽,幼儿并不理解如何做,但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幼儿具体的动作,相信幼儿能够快速把握内容。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引导和动作指导,幼儿会快速树立排队意识。在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品质时也是如此,教师要本着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合作,如何与人相处。

三、家校共育结合,促进幼儿发展

家园合作也是生活化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于生活化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引导家长了解生活化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共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加强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结合,注重教师示范作用,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设置专门的社会教育课程,是幼儿园教育开展社会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只有全面关注幼儿的社会技能培养,才能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道德、智力、体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避免过度强调生活化而忽视教育的目标性。生活化课程虽然强调与生活的联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育的目标。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明确教育目标,确保课程内容能够达成这些目标。其次,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实施生活化课程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同时,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生活化课程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可能难以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进行传授。因此,在实施生活化课程时,教师应结合其他教育方式和手段,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总之,通过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社会行为,了解社会情感,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和发展。教师要在活动中,体现活动的趣味,在愉快的氛围下,传递社会性教育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各项行为日渐成熟,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制定引导方案,激发参与兴趣、丰富实践内容、鼓励社会参与,让更多的幼儿在幼儿园中就能够掌握丰富的社会问题处理方法,从而强化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阚敏.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路径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2, (11): 17-19.

[2]缪燕红. 基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策略 [J]. 家长, 2022, (09): 105-10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