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摄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例
张月明
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
摘要:本文针对大概念统摄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以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探索了大概念统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关键词:大概念统摄;高中化学教学;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引言:高中化学教学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科学的窗口之一。化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和解释物质变化来理解自然界。但是,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缺乏整合和概括,缺乏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联系的实际问题,常常只是强调概念的独立记忆和数学计算,使学生缺乏对化学知识的整体理解与综合应用。随着教育框架的变化和化学教育的深化,大概念统摄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以涉及到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例,探究化学教学的大概念统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统摄教学理论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统摄教学理论的概念和内涵
概念统摄教学理论是一种教学理论,注重把学科学习中的知识点、概念联系起来,建立起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网,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概念统摄教学理论是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大概念统摄小概念”。
(二)概念统摄教学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统摄教学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以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为例,学生在学习时容易被孤立的知识点所迷惑,难以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采用概念统摄教学理论的方法,将化学知识点融为一个整体,建立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便可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更好地把握核心概念。
(三)概念统摄教学理论对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启示
在教学设计中,大纲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把握大纲的核心内容,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概念统摄教学理论来构建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知识点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
本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掌握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了解生命活动中所涉及的物质反应及其机制。本大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种生物分子的组织结构、生物分子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代谢过程以及生物分子的合成与降解等。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针对本大单元教学所需的知识点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来达到教学目标,如分组讨论、探究式实验、互动讲解等。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展望
在评估教学效果时,需以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为基础,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程度和应用能力。在未来教学中,可以对策略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探索
本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整体较好,但在组织实验方面还存在不足。在未来教学中,应增加探究实验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实际教学案例
在本大单元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以下是一个针对生物分子组成结构的探究式实验案例:
实验名称:小麦胚芽酵母发酵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探究酵母发酵过程,理解葡萄糖分解的原理,掌握酶的作用,了解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反应及其机制。
实验工具:实验室透明膜袋、90%的小麦胚芽、酵母粉、测量杯、氢氧化钠溶液、漏斗、橡皮塞、氧气吸收瓶、白糖
实验步骤:
1.取一张实验室透明膜袋,加入以下试剂: 小麦胚芽30g、生命盐(或氯化钠) 2g、糖1g、氢氧化钠0.15g、酵母5g 。 加入100mL的水,将膜袋系紧。 2.准备一个漏斗,将里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橡皮塞将漏斗口封住。 3.取一个氧气吸收瓶,将漏斗沉到瓶内,使漏斗的口与瓶口紧密接触。 4.将实验室透明膜袋放入氧气吸收瓶中,甩动些,使其充分悬浮于溶液中。 5.放置于恒温箱中,30°C下发酵15小时 6.观察发酵过程中,管道玻璃内沉积的气泡,开口的氧气吸收瓶口变色等变化
实验原理: 小麦胚芽、糖和酵母混合后产生发酵,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而酒精在发酵过程中会蒸发出来并逸散到空气中。酵母是产生发酵现象的关键,酵母内的酶能促进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发生,包括葡萄糖分解,这些反应摆脱你们所熟知的氧气呼吸中的氧气的限制。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老师可以评估学生在探究酵母发酵过程、理解葡萄糖分解的原理、掌握酶的作用、了解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反应及其机制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探究式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大单元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三、概念统摄教学理论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和展望
(一)概念统摄教学理论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
概念统摄教学理论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性和整体性。采用概念统摄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点之间关系的感知和认知,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科核心概念,提高学科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概念统摄教学理论在未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和思考
概念统摄教学理论将成为未来化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理论之一,未来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以大概念统摄小概念的核心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为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应用高中化学知识。
四、总结和展望
(一)对本文研究的总结
本文主要探讨了概念统摄教学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践中的应用。在概念统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本文提供了一种更理性、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二)对未来高中化学教学的展望和建议
未来高中化学教学应以大概念统摄小概念为指导,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形成一种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实践探究,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育的质量。
结束语
随着大概念统摄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推广,本文以《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例,探讨了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本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从知识点复杂性和抽象性出发,选取多种教学策略,特别是探究式实验,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通过教学实践反思和探索,我们发现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探究式实验的数量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在大概念统摄的理念下,本文对高中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教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为未来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