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开展初中科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在“双减”背景下,科学教师需要认识到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科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和需求,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设计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该政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减少课后作业和与主要学科相关的课外培训,以减轻学生压力,实现减负效果。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高效的学习,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课后学习压力。因此,本文以初中科学学科为例,提出在“双减”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切实贯彻“双减”教育的核心理念。
DOI
作者章雅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 2月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0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背景下开展初中科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章雅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翁垟第一中学 325600

摘要:“双减”背景下,科学教师需要认识到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科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和需求,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设计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该政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减少课后作业和与主要学科相关的课外培训,以减轻学生压力,实现减负效果。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高效的学习,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课后学习压力。因此,本文以初中科学学科为例,提出在“双减”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切实贯彻“双减”教育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双减;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一、“双减”政策与初中科学课堂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学生提供更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制定并实施了“双减”政策。该政策的核心要求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样一来,就能将课后时间“还给”学生,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参与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

虽然“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是“双减”,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就不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新知。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学生已能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和素养,不再需要参加课后辅导。因此,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借助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来传授更多知识,培养学生更高的素养。

对于初中科学学科而言,教师也需要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初中科学教师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作业设计的质量。作业质量的提高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只有作业质量提高,才能实现作业设计的质量增加和数量减少。其次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宜性,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是教学活动。初中科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摆脱理论说教的束缚,通过活动感受科学学科的魅力,并将这些活动延伸到课后,实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社会实践活动。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科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情境创设,教师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究欲望,有助于帮助他们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在教学“观天认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动态的星空图像。这些图像展示了宇宙的辽阔和星星的闪烁,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学生可以看到星星们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明亮的、暗淡的,颜色各异。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时间线展示四季星空图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星空的直观认识,教师可以引入当前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二)融入游戏元素,调动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可以将游戏元素融入科学教学。初中生喜欢各种趣味游戏,因此通过设计适合的游戏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导入式、独立式和模拟式游戏。导入式游戏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式游戏则是将科学问题以游戏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游戏解决问题。模拟游戏则是将游戏与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结合,让学生模拟相关的科学现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例如, 在教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设计一个独立游戏。具体来说,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牙齿、舌头、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人体消化器官。为了避免混淆,参与表演的学生可以在胸前挂上自己扮演的器官名称。这次角色扮演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按照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由表演者按顺序介绍自己所扮演的消化器官在整个消化系统中的任务。第二组则是打乱顺序,比如食物经过食道后不经过胃直接到了小肠,由扮演小肠的学生表述:“这样会对小肠以及人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每个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保证人类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合理安排作业,促进作业教学的提质增效

教师通常给学生留下的作业主要是课后习题或其他练习册上的题目。这种作业只能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真正融入科学世界,将科学与生活相结合,加深对科学学科的理解,教师应适度减少课本习题作业,不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设置和开展一些课外实践内容。然而,在周末两天时间内布置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会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增加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合理安排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作业。可以在周末只留课本上的习题,将实践作业留在暑假或寒假这样的集中时间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效果,让学生在长假期间体验科学的魅力。科学需要探索,而科学源于生活,自然也要回归生活。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植物”时,学生学习完相关内容后,对常见植物的分类、特点和代表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公园中种植的植物,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判断这些植物的类别。通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创新科学课程评价方式,开展开放式评价

在当前的双减政策下,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不断更新评价方式。

例如,在学习“空气”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入相关的内容,如“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等现象,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中,也应该包含这方面的内容,通过提出问题如“大气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未来应该如何治理?”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水平来了解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结语:

“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政策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评析,找到有效的教学调整点。通过研究发现,激发学生兴趣、调整教学方法、合理安排作业和创新考核方式是教学调整的主要方面。教师可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相应的教学优化设计,以推动教学的提升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曹红燕.“双减”背景下开展初中科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4):94-96.

[2]黄爱弟."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科学精准教学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5):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