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育活动对身体发展的影响

摘要 【摘要】体育活动对小学儿童的身体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影,它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通过不同强度的运动刺激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同时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姿态,体育活动显著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最大摄氧量和心输出量,促进肺泡发育,增加肺活量,从而提升整体心肺耐力,体育活动培养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各种运动项目锻炼眼、手、脑、脚的协调配合,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儿童的生理发展,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DOI
作者郭健
机构地区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18期
出版日期2024-10-1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儿童体育活动对身体发展的影响

 

西宁市北大街小学 郭健

摘要:体育活动对小学儿童的身体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影,它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通过不同强度的运动刺激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同时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姿态,体育活动显著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最大摄氧量和心输出量,促进肺泡发育,增加肺活量,从而提升整体心肺耐力,体育活动培养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各种运动项目锻炼眼、手、脑、脚的协调配合,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儿童的生理发展,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育活动;小学儿童;身体发展

 

一、体育活动对小学儿童骨骼和肌肉发育的影响

体育活动对于小学儿童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仍处于生长和塑形的关键时期,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刺激骨骼的生长,促进骨密度的增加,从而为儿童的身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体育活动中儿童的骨骼承受着不同方向、不同强度的压力和拉力,这种机械作用能够直接刺激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钙、磷等矿物质的沉积,增加骨密度。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儿童,其骨密度显著高于久坐不动的儿童。高骨密度不仅意味着更强的骨强度,也意味着更大的抗压能力,能够有效降低骨折等意外伤害的风险,体育活动也是培养儿童肌肉力量和耐力的重要途径。在各种跑跳投掷等运动中,儿童的肌肉得到反复拉伸和收缩,肌纤维得以不断增强,肌肉力量也随之提高。

肌肉的发达不仅仅意味着力量的增强,也意味着更好的新陈代谢和身体控制能力。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就促进了儿童新陈代谢的活跃,使得营养物质能够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利用。同时,发达的肌肉还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控制身体,无论是在体育运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平衡感和稳定性,体育活动还能够帮助儿童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在运动过程中,儿童的骨骼和肌肉能够得到均衡发展,有助于预防和纠正一些常见的身体姿势问题,如驼背、圆肩等。良好的身体姿态不仅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也能够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体育活动对于小学儿童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至关重要。家长和学校应当重视体育锻炼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为儿童提供充足的运动机会,确保其身体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不同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对骨骼肌肉的刺激各不相同,因此,应当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运动中得到充分锻炼。

 

二、体育活动对小学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

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小学儿童心肺功能具有显著效果,在剧烈运动中儿童的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会大幅提高,心肺系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刺激,进而得以不断增强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儿童的最大摄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输出量显著提升,通过运动心肌得到充分的锻炼,心脏的收缩能力不断增强,每搏输出量也随之提高,这意味着心脏工作更加有效,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也得到提升,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儿童的心脏功能会变得更加强大,为其身体发育提供更充足的能量供给,运动还能够促进肺泡的发育,提高肺活量,增强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在剧烈运动中儿童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会显著增加,这种强度的呼吸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肺泡的生长和发育。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儿童的心肺耐力会得到明显改善,日常活动和学习的体力支持也更加充沛。心肺耐力是指心肺系统持续工作的能力,是儿童体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运动,儿童的心肺系统得到反复的刺激和适应,其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疲劳感也随之减轻。这种良好的心肺功能不仅体现在体育运动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够为儿童提供更持久的体力支持,使其能够以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心肺功能的增强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层面,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大有裨益。在运动中,儿童能够获得身心的双重放松,缓解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运动时分泌的多巴胺、内啡肽等物质能够让儿童感到愉悦和满足,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儿童还能够学会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重要技能,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交能力。良好的心理状态反过来也会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体育活动应当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强度和时间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切忌盲目追求强度而给身体造成负担。

 

三、体育活动对小学儿童身体协调能力的影响

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小学儿童身体协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协调能力是指人体各个部位、肢体在运动中协调配合的能力是完成复杂动作的基础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和发展协调能力的黄金时期,而体育活动则提供了绝佳的训练机会在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中儿童需要调动身体各个部位进行配合,眼、手、脑、脚密切协调,方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以篮球运动为例,运球需要手和眼的配合,传球需要判断力和手臂力量的结合,投篮则需要手、眼、身体各部位的高度协调儿童在反复练习这些动作的过程中,其身体协调能力必将得到显著提高。

协调能力的提高对儿童的运动表现有着直接影响。拥有良好协调能力的儿童,其动作更加灵活、准确、高效,在体育运动中往往能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同时,协调能力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在剧烈运动中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如果协调性不足,就容易出现肢体碰撞、扭伤等意外伤害。而拥有良好协调能力的儿童,其身体控制更加精准,受伤的风险也就大大降低。协调能力的提高不仅局限于体育运动本身,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完成写字、绘画、手工制作等精细操作,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培养协调能力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对于小学儿童来说,应当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让其在不同类型的运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可以从简单的游戏開始,如捉迷藏、丢沙包等,这些游戏虽然简单,但对于儿童初步培养协调能力大有裨益。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难度较大的运动,如球类、体操、田径等,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儿童的综合协调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如跑、跳、投掷等这些基础能力是发展协调性的前提,儿童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动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复杂的动作组合。

 

结论:体育活动对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三点:一是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二是增强心肺功能,三是培养身体协调能力,通过体育活动,儿童的骨骼得到有效刺激,骨密度不断增加,为身体发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运动中儿童的肌肉得以充分锻炼,力量和耐力都能够显著提高,这为儿童未来从事更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和劳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廖唯江,唐红明.幼儿体育与小学体育健康课程的衔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03):122-125.

[2]严志强.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J].体育风尚,2019,(10):15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