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余伟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兴起的新媒体成为了当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并开始逐步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国家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当前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积极探索新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创新应用方法,构建出开放多元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提高整体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可以有效拓宽高中历史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高中历史;运用策略;
现阶段我国持续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策略,践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当前我国不断创新的新媒体技术,将其有效地融入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创造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教师需要积极整合丰富的新媒体历史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利用新媒体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巧用新媒体技术,优化课前预习效果
随着当前新媒体教学技术的蓬勃发展,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教学技术,将课前需要预习的相关资料通过社交软件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前积极开展自主预习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教师分发的教学资料,以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历史相关资料。不仅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时代背景的深入理解,还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跟上教师的进度,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取教师的讲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新媒体教学技术,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教材、地图和视频教学资料,让学生了解新石器时代中国境内的代表文化遗存,了解其与中华文明起源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让学生对私有制、阶级、国家等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效果,还让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互动。
二、丰富课堂导入内容,提高学生探索兴趣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时,可以巧妙运用新媒体教学技术,融入丰富的优质历史教学素材,如生动的文字描述、直观的照片以及优质的影视视频片段。教师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不仅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还让学生对后续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导入内容,设计实践探究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最终找寻出正确的问题答案,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解《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教学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了解当时战国时期变法的必然性。这时教师就可以搜集丰富的新媒体教学素材,如老子、孔子、荀子等人的学说。并且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生动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当时百家争鸣的场面和其意义。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战国时期经济文化的了解,还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勾勒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当时变法的到来。
三、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过去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虽然有着丰富的成功教学经验,但是伴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却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高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利用新媒体教学技术,不断探索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整合现有的新旧历史课堂教学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还需要利用以往成功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对历史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积极整合课堂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引入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秦朝统一建立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还需要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方式,归纳秦朝在统一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意义,以及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导致秦朝崩溃的根本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探究思维,提高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学习现阶段新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然后教师结合高中历史的成功教学经验,不断探索融合性的教学模式,积极优化整体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路,打造出高质量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积极运用新媒体教学技术,优化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效果。并且教师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索兴趣。同时教师应当整合现有的历史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苗晶.新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1(24):3.
[2]张丽.论信息技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