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摘要】摘要: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智力障碍班级学生的班主任,面对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智力障碍,这些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面对其中智力障碍的学生,需要通过多角度优化音乐教师教学方式,通过特殊的音乐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自信,在音乐中找到心理归属,在记忆中找寻美好和快乐的回忆,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添砖加瓦。而通过音乐治疗,可以提升智力障碍学生的感知觉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视觉、听觉,动作模仿等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认知,最终能够让孩子适应并且走入正常社会。
DOI
作者刘宇涵
出处《中国教师》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刍议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刘宇涵

湖北省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436000

摘要: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智力障碍班级学生的班主任,面对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智力障碍,这些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面对其中智力障碍的学生,需要通过多角度优化音乐教师教学方式,通过特殊的音乐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自信,在音乐中找到心理归属,在记忆中找寻美好和快乐的回忆,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添砖加瓦。而通过音乐治疗,可以提升智力障碍学生的感知觉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视觉、听觉,动作模仿等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认知,最终能够让孩子适应并且走入正常社会。

关键词:音乐治疗;智力障碍;学生教育;作用

引言

音乐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展现它的价值。而在教育的道路上,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课程,还是一门心理课程,它能够滋养心灵,发挥治疗作用。教师如果能在培智课堂中巧妙运用音乐进行教学,可以启迪心灵、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成长。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智力障碍学生教学中也能发挥音乐的这一特性,起到开导学生心理的作用,推进培智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特殊的音乐治疗教育一直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培智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音乐让学生在提高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自身听觉和动作的配合,提升身体协调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耳听和用心感受音乐的能力,能够对学生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可以启迪心灵,培养特殊智力障碍学生的健康人格,改善他们寂寞、孤独的心理状态,促进智力的发展,这对这类学生未来的发展也非常有利。另外,通过音乐中的治疗作用,智力障碍儿童还能通过启迪走出智力障碍阴霾,获得特殊成效,最终融入社会。

二、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中应用

(一)引导儿童系统全面的接受音乐

接受是治疗的催化剂,是培养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应该从接受入手,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接受力。音乐治疗师应该结合智力障碍儿童的实际能力水平,选择相应的音乐进行培养。在治疗中选择的音乐内容要生动有趣,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儿童的积极性。音乐治疗师应当根据每个障碍儿童的特点,将优秀的音乐作品推荐给儿童,不光只让儿童单纯的听和唱,而且要结合歌曲的背景详细分析作品的的特点,加深儿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帮助儿童培养道德修养。

(二)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动作协调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面临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但是由于这些学生存在着智力和心理等不同方面的障碍,无法按照正常年龄进行管理。因此,在进行音乐治疗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基本音乐技能、让他们知道音乐是什么,然后加入简单的音乐舞蹈动作,让学生进行听觉的感知,动作的协调配合。这个过程不只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升,还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大脑对身体的支配,促进智力因素的有效优化。比如可以给学生放歌声与微笑、好朋友、一个师傅仨徒弟、小红帽、字母歌、蜗牛与黄鹂鸟等,再结合简单的打节拍、乐器节奏、舞蹈动作,引导学生进行听觉。视觉和动作层面的模仿。这样趣味性的音乐活动,不只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平静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参与教学,还能够加强学生身体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听觉、视觉、动作的协调进行,让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训练和提升。

(三)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感知觉能力

学生们特别喜欢老师给他们讲故事,这是因为故事中的事物有趣、丰富,有些人物形象聪明、有智慧,能启发学生对事物的思考。因此如果我们能在进行音乐治疗教学时渗透音乐故事,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会更明显。我们应该深入音乐治疗教学工作中,开展富有成效的音乐故事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启发智慧的思考,在故事情节中培养生活、生命意识,通过不断滋润学生,让学生在爱和关怀中不断成长。因此,教师要创作符合学生心智成长的故事,让故事以音乐为背景,让音乐以故事为基础,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明白故事精神,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提升自身的理解和感觉能力。另外,充满心灵触动和感情的音乐也是能够向智力障碍学生传达感情的。这样的音乐中的感情时身后且蕴藉丰富的,能够对学生产生意识层面的影响。智力障碍学生也许存在或多或少的后知后觉现象,但是人的感觉和知觉是从生下来那一刻就开始生发的,智力障碍学生也能感觉到音乐带来的力量和其中深藏的感情。就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有关母爱和父爱的音乐作品,加深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化的音乐感情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感知觉能力发展。

(四)通过音乐提升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

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因此,其情绪情感也得不到集中统一的锻炼。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片面的传授理论知识会使交流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培智教育过程中,教师可开展一些音乐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提升注意力和兴趣的同时,能够提升智力障碍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促进学生的心智能力成熟,能够更大程度的加深学生的音乐理解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可组织一些歌唱比赛、音乐舞蹈比赛、击鼓传花等游戏,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人际关系,增强其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其与人的交互体验,促进学生整体协调性及语言能力,还能帮助部分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拥有乐观自信的独立品格。另外,还能通过这样的有效注意,引导智力障碍学生进行思考和基本认知。又比如,我在某次的音乐治疗课程中给学生欣赏了《渔舟唱晚》这首古筝曲,首先以图片的形式给智力障碍学生们介绍了“古筝”这一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古筝的音色,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触和体验,提升音乐兴趣和有效注意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欣赏,并且结合图片和古筝的特殊音色,感受音乐的氛围,完成音乐的欣赏。

结束语

音乐治疗教育作为智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直击学生灵魂,感染学生心灵,完善学生听觉、视觉、知觉、行为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未来,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仍要不断进行音乐治疗教学的新尝试,充分把握音乐对心理和生理的积极意义,不断健全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顾秋鸿.音乐治疗对智力障碍儿童功能提高方面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7):2.

[2]高自晴.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知识窗,2019(12):1.

[3]李慧,刘丽.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5.

  • 相关文献